1 / 11
文档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511709291 2022/2/1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1 / 11
word
一、名词解释 -
1、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在HE染色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橫形或阶梯形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是相邻心肌的连接面,在橫位局部有中间连接和桥粒,气着结实的突触小泡,突触后成分主要有突触后膜和受体。功能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11、淋巴小结:淋巴小结是由B细胞为主密集而成的球状淋巴组织,分为初级淋巴小结和次级淋巴小结。次级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分为明区和暗区,周边有小结帽。淋巴小结是体液完成免疫应答的部位。 -
12、胆小管:胆小管由相邻肝细胞膜向胞质凹陷形成的,在肝板相互连接成网状,胆小管很细,周围由相邻肝细胞之间的严密连接封闭。功能:将胆汁排出肝小叶。 -
13、门管区:门管区是几个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三种并行管道,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
14、骨单位:骨单位是长骨密质骨的主要结构,长圆筒状,由中央管和呈同心圆排列的多层哈弗斯骨板构成,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单位。 -
15、血—睾丸屏障:是睾丸间质毛细血管与生精上皮之间的结构层次。由支持细胞的严密连接、生精上皮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皮与基膜构成。可阻止血液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生精小管,维持生精小管的环境稳定,也可阻止生精小管精子抗原物质逸出而发生自身免疫反响。 -
16、垂体门脉系统: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与垂体远侧部之间的血管系统。由垂体门微静脉与其两端的初级、次级毛细血管网构成,是下丘脑调节远侧部的桥梁。 -
word
word
3 / 11
word
17、胎盘屏障: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进展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绒毛的毛细血管基膜与皮,绒毛结缔组织、细胞滋养层与基膜、合体滋养层构成。致胎儿发育晚期,仅有合体滋养层与两者的基膜、绒毛毛细血管皮组成。功能是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胎儿体。 -
18、卵丘:次级卵泡的卵泡腔形成后,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与局部颗粒细胞突入卵泡腔形成丘状隆起。排卵时,以卵丘的形式排出卵巢。 -
二、简答。-
1、简述腺垂体远侧部的细胞类型机分泌的激素。-
2、简述受精的定义、部位与意义。-
受精是指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意义在于:激发卵裂,启动胚胎发生的活跃过程;恢复二倍体核型,延续物种——遗传;染色体发生联会变换——变异;决定性别。-
3、简述毛细血管分类与各类的超微结构。-
名称-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word
word
4 / 11
word
窦状毛细血管-
皮细胞孔-
无-
有-
可有可无-
细胞排列-
严密-
严密-
稀疏有间隙-
基膜-
完整-
完整-
word
word
5 / 11
word
不完整或无-
吞饮小泡-
多-
少-
无-
4、简述精子的形成过程。-
1、头部形成:染色质浓缩,核变长,移至细胞头部。2、顶体形成:有高尔基复合体形成囊泡,覆于核的顶端。3、精子尾形成:中心体迁移到核另一端,一个中心粒微管延长,形成轴丝,成为尾部。4、中心粒鞘形成:线粒体聚集,缠绕在中段轴丝周围。5、多余胞质丢失。-
三、综合论述题。-
1、详细论述肝小叶的组成、各局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肝小叶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和胆小管组成。-
中央静脉:位于中央,壁有肝血窦开口,承受肝血窦的血。-
肝板:又称肝索:由肝细胞单行排列形成的凹凸不平的半层状结构,切面成索状,分支吻合成网,其上有孔。-
word
word
6 / 11
word
肝血窦:窦状毛细血管,借孔连接成网,皮细胞有间隙、有孔,皮外无基膜,肝血窦有巨噬细胞。-
肝小管:光镜下,镀银成网格状,电镜下,有严密连接封闭。-
功能:肝小叶是肝的根本结构、功能单位。1、产生胆汁,参与脂类食物的消化;2、解毒功能;3、参与物质代;4、防御功能。-
2、详细论述肾小体的组成、各局部形态结构与功能。-
肾小体是有神肾囊和血管球组成。-
肾小囊;是肾小体起始部膨大凹陷形成的杯状上皮囊,两层上皮之间的腔为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续。肾小囊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有单扁上皮组成,脏层有足细胞组成。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为裂孔,覆有裂孔膜。-
血管球:是肾小囊中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为有孔毛细血管,有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球状毛细血管,汇入出球微动脉。-
功能:滤过血液,形成原尿。-
3、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