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被误解的经典.ppt

格式:ppt   大小:1,28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被误解的经典.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17 文件大小:1.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被误解的经典.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被误解的经典
第1页,此课件共17页哦
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从小到大,老师都会用爱迪生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好好学****天天向上。现在才知道,虽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确实说过“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德报怨,提倡以直报怨,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去对付伤害,绝对不是“德”。
孔子
第6页,此课件共17页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很多人都认为是“每个普通人都对国家、民族的兴旺负有责任”。
但是在其原作《晚录·正始》中有记载,“天下”指的是忠孝大义、纲常伦理,完全是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取向的范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也是人人都应挺身而出保卫忠孝大义、纲常伦理,使之免于沦丧。
顾炎武
第7页,此课件共17页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很多人理解为“生命有限,只是无限,所以一生都要不停的抓紧时间学****
但原句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就是说: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这样会搞死自己的”。他们认为只是和粮食一样,够吃就行,不要总是沉浸在里面。
庄子
第8页,此课件共17页哦
保持一致愚不可及
很多人认为这是伟大的思想家爱默生的一句名言。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保持一致是有逻辑性和智力超群的表现;缺乏这一特点,则会被看卫视脑筋不够用,智力有障碍”啊。
事实上这句话是这样的“死脑筋的保持一致愚不可及”。“死脑筋”这个重要的限定词,被岁月的流逝给吞噬了。所以这句完全正确的话变得经不起推敲了。
第9页,此课件共17页哦
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象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  
那么,我们的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呢?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爱因斯坦
第10页,此课件共17页哦
存在即合理
“存在即合理”,黑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为之困惑,却不求甚解,认为黑格尔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  
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小逻辑》以及《法哲学》里,译文是: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
黑格尔
第11页,此课件共17页哦
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提出。朱熹的天理人欲是什么?“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认为,自然健康而情操高尚的生活,是天之理,因为人必须要吃饭才能活下去,必须有夫妻之事才能繁衍后代,而吃饭只要健康卫生即可,一夫一妻也更利于家庭和谐。所以饮食和夫妻是天(也就是“自然”)之理。贪求享受安乐***逸,则是人的内心欲望,是饮食夫妻之上的***逸欲求。
朱熹
第12页,此课件共17页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语出《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很多人解释为:“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老子
第13页,此课件共17页哦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句话便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被认为是中国男人歧视女性的最初起源。
事实上,孔夫子本人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表达对婚姻和女子平等看待观点。《诗经》中也多次表现出男女婚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孔子讲的这话是有特定对象和场合的。当年孔老周游列国,卫国的卫国公和他老婆南子对待孔子,类似当下企业家请女明星赴饭局那种心态,和名人的距离越近则越光彩,兼之南子当年屡屡干涉朝政,孔老才会发出如此感慨。
孔子
第14页,此课件共17页哦
三十而立
孔子曰:“吾十五志于学,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原意为:“到了三十岁,就拥有了自己的思维体系。
可现代人却常常把它理解为:“成家立业”。认为30结婚,但古人都早婚啊,一般十五、六岁就成家,孔老夫子十九岁结婚,于当时已经算晚婚了。
孔子
第15页,此课件共17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