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文档名称:

旧城改造施工方案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42KB   页数:10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旧城改造施工方案设计.doc

上传人:beny00011 2022/2/17 文件大小:2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旧城改造施工方案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1 / 103
word
目录
一、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2
二、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26
三、质量保证体系和创优体不超过50cm),局部高差不超过5cm。
word
word
4 / 103
word
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主节点)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不大于15cm。小横杆间距与立杆纵距相同,且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在两立柱之间等距离设置1根小横杆,最大间距不超过75cm。
小横杆伸出外排大横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cm,伸出里排大横杆距离结构外边缘15cm。上下层小横杆在立杆处错开布置,同层的相邻小横杆在立杆处相向布置。
、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20cm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对于立杆存在较大高低差时,扫地杆错开,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底处延长两跨与立柱固定。
本工程双排落地脚手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全部采用单杆通长剪刀撑。
剪刀撑按规要求设置(详后附表),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本工程全部在50°左右)。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节点。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cm。
为保证剪刀撑的顺直,同时充分考虑剪刀撑的安全作用,剪刀撑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保证钢管和对接扣件的质量和必要日常检查)。
横向斜撑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形连续布置,斜杆采用通长杆件,使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
作业层脚手板两端设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在作业层下部加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层不超过两层。首层满铺双层脚手板,以上每隔3层也需要满铺一层脚手板,并设置安全网及防护栏杆。
脚手板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在两端8cm处用直径14 号镀锌钢丝箍绕2~3 圈固定。
脚手板应平铺、满铺、铺稳,接缝处设两根小横杆,各杆距离接缝的距离均不大于10cm。靠墙一侧的脚手板距离结构墙的距离不大于10cm。拐角处两个方向的脚手板重叠放置,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挡现象。
word
word
6 / 103
word
该脚手架连墙件采用后锚固法进行连接,在原建筑的砼墙或转砌体上钻孔采用4根10~13cm长直径为14mm的膨胀螺丝安装固定厚度10mm的钢板进行锚固(下图示意)。
(1)连墙件间距4~6米,菱形布置(详连墙件立面布置图)。
(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3)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
(4)连墙件的构造要求: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斜连接;
(5)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
word
word
7 / 103
word
°~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6)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用网绳绑扎在大横杆外立杆侧。,并在作业层下部挂一道水平兜网, 左右设首层双层硬质防护,往上每3层设水平兜网,施工层随层设网。
2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通道的防护措施
由于本工程施工地点位于行人车辆密集处,为防止高空坠物,临街及临街叉路口应搭设安全通道,高度4~6m,每栋楼搭设宽度详后附表。使用材料采用φ48×,两边设置斜撑增加稳定性,顶层用竹串片脚手板满铺,双层设置,~。(详下图)
结构临边防护措施
在结构出入阳台的门窗洞口处设置封闭式防护栏杆,使用材料采用φ48×。,, 设一道通长大横杆,每隔一根立杆设一道三脚架。
word
word
7 / 103
word
沿钢管长度方向刷黄黑间隔的油漆、挂醒目标志牌;护身栏杆满挂密目安全网,白天设警示牌、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防雷避电措施
本工程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 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