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请好好说话
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信息: 如何让你的表达变得更温柔更尊重人?
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用词, 比如把“谢谢” 改成“谢谢你”,把“随便”
改成“听你的”,把“我
请好好说话
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信息: 如何让你的表达变得更温柔更尊重人?
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用词, 比如把“谢谢” 改成“谢谢你”,把“随便”
改成“听你的”,把“我不会”改成“我可以学” ,把“听明白了吗”
改成“我说明白了吗” ,把“关我屁事”变成“你开心就好” ,把“关
你屁事”变成“你猜呢”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些你在聊天中最不喜欢听到的硬词, 处处显得
“我比你高明”“我不在意你的感受”的句子,脱口而出前最好先过
滤一下,不要恣意扔给别人,制造创伤。沟通方式上简单的小改变,
会显得温柔有礼貌。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人和人的素质显得不同, 差别在哪里呢?其实
一个人是否有学识别人并不能直接看出来,最直观的就是说话方式。
可很多人不会說话,豆腐心,偏偏有张“刀子嘴” ,恶意总能表达得
精准,善意的话说出口却变了味——明明是关心, 对方感受到的却是
1 / 4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得有一阵经常加班,晚上回到家,已经错过饭点,家里人都面色凝
重,用不耐烦的腔调甩出一句:怎么才回来?这让我感觉很有压力,
明明辛苦了一天精疲力尽, 回到家还要小心翼翼, 承受家人情绪的暴
力。
当我忍不住说出这种感受时, 我妈妈很吃惊: 我们怎么会对你不满呢?
抱怨几句,是因为觉得你太辛苦呀。 我问:那为什么不直接说一句 “你
真辛苦呀”“这么晚到家还没吃饭,累坏了吧” 好意为什么要用
抱怨的方式表达呢,我感受到的不是关心,而是被嫌弃。
妈妈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后来加班到家晚了, 来开门的妈妈温柔地
说了一句:闺女回来了,真是辛苦啦。我顿时觉得很温暖,也没那么
疲惫了,心情愉快起来。
有一次带小朋友去图书馆, 借完书后边背上书包边拉着他匆匆往外走,
一不留神头撞到路边的架子上,眉心被戳了一下,差点疼哭了。结果
小朋友在旁边看到,来了一句硬邦邦的话: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2 / 4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这句话很耳熟,可能他磕碰了,长辈都这么说。但处在疼痛中的我,
听了这句话,心中只有恼怒:一点也不知道关心人!别人受伤,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