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 Ⅰ.菌根合成及真菌间的相互作用.pdf

格式:pdf   大小:40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 Ⅰ.菌根合成及真菌间的相互作用.pdf

上传人:2830622664 2016/9/21 文件大小:4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 Ⅰ.菌根合成及真菌间的相互作用.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收稿日期:1998-04-23基金项目:中澳合作ACIAR9425项目(1996~1998年)“中国桉树人工林的外生菌根菌”内容之一。*澳大利亚CSIRO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项目双方成员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一作者在澳期间得到NickMalajczuk、LyneAbbott和InezTommerup博士等的关心和指导,承蒙北京林业大学雷增普教授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张美庆研究员审阅全文。在此一并致谢。第一作者简介:陈应龙(1969-),男,安徽潜山人,研究实****员。文章编号:1001-1498(1999)05-0452-09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Ⅰ.菌根合成及真菌间的相互作用陈应龙1,弓明钦1,MarkBrundrett2,BernieDell3(,广东广州510520;&ForestProducts,Perth,WA6014,Australia;,Perth,WA6150,Australia)摘要:采用蜡磨菌与VA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尾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单接种VA菌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抑制了VA菌根菌在根系上的进一步侵染,体现在较低的VA菌根感染率;而外生菌根菌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并能在接种后9周时开始形成子实体。在混合菌根中,外生菌根有逐步替代VA菌根的发展趋势,两种类型的菌根真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作用关系。基质磷(P)素水平对菌根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关键词:混合接种;菌根合成;外生菌根;VA菌根;桉树;交互作用中图分类号::A外生菌根(ECM)和VA菌根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两种主要菌根类型,两者形成的真菌类型不同,而且菌根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也有显著的差别[1]。菌根在植物营养和自然生态系统中表现出的潜在的功能性作用,已经得到众多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公认和普遍关注[2,3]。桉树(Eucalyptusspp.)是菌根营养型树种,不仅能和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的部分真菌形成ECM,或与接合菌亚门球囊霉目(Glomales)的真菌形成VA菌根,而且能同时与这两种类型的真菌共生形成混合菌根[1~4]。桉树外生菌根发现较早(1917年),研究也很深入[3];桉树VA菌根的合成研究始于80年代初[5],VA菌根真菌的接种效应方面的研究也有少量报道[3];而桉树混合菌根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也限于自然菌根类型调查,在菌根真菌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宿主的相对重要性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1,3]。对于混合菌根的研究意义,郭秀珍[4]曾谈及,“在同一根系上由不同类型的真菌形成的混合菌根,其对寄主植物的有益作用,应比单一种类型的菌根为好。因为它将汇集不同类型菌根的优点于寄主一身”。在对桉树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分别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林业科学研究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