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022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lajie 2022/2/18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总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第 2 页 共 高线的最大值,d为等高距),如图1-2中悬崖D处顶部的海拔高度为500米≤H顶<600米。
  ii悬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其公式为:b-d顶≤b(其中b为与悬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小值,d为等高距),如上图中1-2悬崖D处底部的海拔高度为200米底≤300米。
  iii悬崖的相对高度为△H,其公式为:(n-1)d≤△H<(n+1)d(n为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如右图中悬崖D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
  (3)判读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②通视问题: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 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站在山顶能看到山麓,通视状况良好;反之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疏,低处密,则为凸坡,站在山顶看不到山麓,通视状况不佳。一句话: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行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4)判读山脉走向和水流方向:
  ①依据等高线的走向,可推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5)推断地形
  ①推断局部地形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渐渐上升盆地或凹地;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如图A 为山顶,图B 处为盆地。等高线弯曲时,假如凸出部分指向低处,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表示山脊;也叫分水岭(凸低为高的原则)假如凸出部分指向高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表示山谷,也叫集水线,(凸高为低处的原则);若多条等高线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
  ②推断大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袤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非常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