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3).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3).doc

上传人:wltawn 2022/2/1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如今《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鸡兔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如今《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展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究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饿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列方程那么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题,比方“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稳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维目的: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兴趣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过程和方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本节课的学****知道和“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展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5页。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老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场讨论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假设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笼子里假设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
鸡 8 7 6 5 4 3(精品文档请下载)
兔 0 1 2 3 4 5(精品文档请下载)
脚 16 18 20 22 24 26
(2)、假设法: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