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04第四节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概述]
一、定义:脐部疾患是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
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
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
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
04第四节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概述]
一、定义:脐部疾患是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
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
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
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
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
脐湿、脐疮、脐血的发病与接生断脐护脐不当有密切关系,脐突的发生与先天因素有关。
[概述]
二、发病特点:
①脐部疾患发生在新生儿期,一般预后良好。
②但是,脐疮处置不当亦可酿成败血症等重症;
③若脐血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则病情较重;
④脐突患儿大多数预后良好,可治愈。
⑤脐湿、脐疮西医学泛指新生儿脐炎,
⑥脐血西医学称脐带出血,脐突包括脐疝、脐膨出。
[临床诊断]
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
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根部见发红,肿胀、渗液为脐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臭秽者为脐疮。
3.断脐后,血从脐孔渗出为脐血。
4.脐部呈半球状或半囊状突出,虚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肿块可以回纳为脐突。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脐湿、脐疮:临床上应辨常证与变证。
脐部发红,创面肿胀有脓,情况尚好为常证;
脐部红肿,有脓或血渗出,烦躁甚则昏迷为变证。
脐血:辨轻重。轻证血少,神佳吮乳,无全身症状;
重证出血多,烦躁或萎靡,拒乳,吐血、便血。
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的脐疝与脐膨出。
脐疝是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于压回。
[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⑴治疗脐湿、脐疮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原则。
⑵轻症单用外治法便有效,重症需用内治并配合外治法治疗。
⑶治脐血分清原因,因脐带结扎所致,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者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者应益气摄血。
⑷脐突的治疗,采用外治或手术疗法。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脐湿
证候 脐带脱落,脐部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发红。
辨证 本病为脐部疾患的轻症,以脐部渗出脂水,浸淫不干为主要表现,无明显全身症状。
治法 收敛固涩。 方药 龙骨散加减《验方》
常用龙骨、枯矾收敛燥湿; 外用,干撒脐部。
局部红肿热痛者,加如意金黄散外敷清热解毒。
[辨证论治]
(2)脐疮
证候 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恶寒发热,啼哭烦躁,口干欲饮,唇红舌燥。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
治法 清热解毒,佐以外治(佐以疏风散邪5)。
方药 犀角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辨证论治]
(3)脐血
证候: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发热、面赤唇焦、舌红口干,吐衄便血、肌肤紫斑。或神萎肢凉;舌淡苔薄、指纹淡。
治法:胎热内甚者清热凉血止血,气不摄血者益气摄血,结扎松脱者重新结扎脐带。
方药: 胎热内盛者用茜根散。
常用水牛角、生地、丹皮清热凉血;赤芍、紫草、仙鹤草活血止血。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