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快速路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
2
快速路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
目 次
1. 总则
2. 术语
3. 一般规定
4. 通行能力
分类
基本路段
匝道及匝道出入口
5 -2
等级
交通运行特征
(交通量/道路容量)比率αc
车速km/h
100
80
60
40~30
A
自由流,行车自由度大。
B
自由流,行车自由度适中。
C
接近自由流,车速可维持设计车速。
D
行车自由度受限,车速有所下降。
E
饱和车流,行车没有自由度
F
拥塞状况,强制车流
-
-
-
-
匝道及匝道出入口
可能通行能力
-1所列数值。若当地有可靠的ti观测,也可由下式计算一条匝道的可能通行能力;
8
N=3600/ti (-1)
式中:ti-匝道上连续车流平均车头时距(秒)
快速路驶入匝道口(合流)或驶出匝道口(分流)的通行能力受制于快速最右侧车道通行能力和快速路一个方向的通行能力。
合流Nr=--154 (pcu/h) (-2)
分流Nr=--317 (pcu/h) (.-3)
式中:Nr-匝道口可能通行能力(pcu/h)
Nf-快速路一个方向总的通行能力(pcu/h)
Nd-快速路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pcu/h)
设计时,匝道出入口的可能通行能力取公式(-2)或(-3)计算值和一条匝道可能通行能力值的较小值。
一条匝道可能通行能力 -1
计算行车速度(km/h)
≤25
30
40
可能通行能力(pcu/h)
1500
1700
1750
服务水平
匝道及匝道出入口的服务水平标准分六个等级,设计时,一般采用D级,定向匝道家采取C级。-2。
道路条件修正系数
车道宽不数α1
车道宽修正系数α1 -2
车道宽(m)
≥
α1
侧向净空修正系数α2
侧向净空修正系数α2 -3
9
侧向净空(m)
一侧障碍
二侧障碍
≥
0
≥
0
α2
道路的坡修正系数α3
(待坡度及坡长限制值出来后再讨论如何处理)
10
5、横断面设计
一般规定
横断面型式及组成
城市快速路路段横断面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类。整体式断面包括主路机动车道、变速车道、集散车道、停车带、中间带、两侧带,辅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路肩)等部分组成。分离式断面包括高架或路堑车行道及地面道路组成,其中独立主路由行车道、中间带、两侧防撞墙以及停车带、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等组成,而地面道路由机动车道、中间带(桥墩)、两侧带、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绿带等组成。当主路为下穿地道时,应包括墙边安全护缘带(高侧石)、车行道、中间带组成,地面辅路同高架路的地面辅路,主、辅路间有栏杆(挡墙)分隔。
高架路边缘与建筑物距离(最小侧向净空)应考虑两侧建筑物消防、维修以及高架路本身养护维修的需要,。
城市快速路行车道数及高架路宽度
城市快速路行车道车道数一般应按交通发展预测的交通量与其通行能力来确定,高架路的双向车道数以6车道为宜,至少应为4车道,当设4车道时,应考虑增加紧急停车带。
高架路的宽度首先满足按交通发展需要而确定的车道数,并按交通组成划分车道宽
行车道
行车道宽度
行车道宽度分为主路行车道与辅路行车道。
主路路段行车道宽度为根据交通发展预测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二者综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