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6匆匆(两课时).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6匆匆(两课时).docx

上传人:陶小豆 2022/2/19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6匆匆(两课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匆匆(两课时)
匆匆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于 1922
年 3 月 28 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
匆匆(两课时)
匆匆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于 1922
年 3 月 28 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
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
极高的艺术价值, 《匆匆》 、《背影》 、《荷塘月色》 、《春》等名篇, 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匆匆》 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
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
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 / 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
行间流露的感情, ,在读中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
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学会本课的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2 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读课文,作者在这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问题 “作者提出一个问题,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
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
滴在时间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让同学分小组讨论。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br/>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