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春季传染病的预防
青岛市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整理课件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传染病
二、有关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的法律法规、规范
三、传染病的防控
四、春季常见的传染病
整理课件
一、什么是传染病
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整理课件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
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麻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
整理课件
三、传染病的防控
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
1、法律依据
2、指导思想
3、组织体系:领导小组、疫情负责人、各专业组成员(健康教育、消毒、教务、后勤保障等)以及具体职责、工作制度。
4、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监测: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踪
报告:报告内容及时限、报告方式和报告对象。
整理课件
5、日常防控工作: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学习;
对学生、家长的健康教育;
定期消毒(开窗通风);
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 ;
洗手;
健康状况监测;
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
督导检查。
制定工作流程。
整理课件
6、应急处置工作
分级响应:1例患者;大于等于2例,但少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规定数;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规定数;采取停课措施。
疫情报告:零报告、日报告、病例统计汇总;
现场控制:隔离学生;
消毒:教室、外环境;
宣传教育;
家长会(家访);
整理课件
教务
心理干预
应急接种
复课条件
后勤保障
应急总结:原因、采取措施、效果评价、经济损失、经验教训等
整理课件
四、春季常见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
猩红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麻疹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
水痘
红眼病
整理课件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夏秋季多见,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等。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2周。
整理课件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病变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像);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
整理课件
预防
个人:①勤洗手,勤晒衣被,喝开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②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家长尽量少让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并尽量减少儿童和患儿的接触。
整理课件
预后
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偶见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整理课件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在本病流行时:
①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②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③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该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④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整理课件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常呈冬春季高峰。主要发生于5至15岁儿童。
什么是猩红热
一、传染源
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
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隔离期
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满12天。
整理课件
典 型 症 状
典型症状为突然发热、咽痛,24小时内出现皮疹。发热多为持续性,一般39℃左右。同时常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典型皮疹为全身充血发红的皮肤上散在分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皮疹48小时达到高峰,2~3天后退尽,疹退后皮肤脱屑。 咽部和扁桃体充血,扁桃体上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