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42 卷 第 5 期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13年9月 e dB from GHz to 40 GHz.
Key words coaxial probe; differe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Ka-band; waveguide-mircostrip transition
随着微波毫米波技术的发展,微波单片集成电 鳍线过渡中由于鳍线存在各种模式,很难抑制所有
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微波毫米波系统中,其具有体 不需要的反馈,并且在截止频率下输入输出鳍线提
积小、可靠性高、便于大规模制作等优点。在毫米 供一个纯电抗源阻抗或负载阻抗,这会使有源器件
波单片集成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传输线形式是微带 处于不稳定区域,容易出现自激振荡。常见的耦合
线,而目前大多数的毫米波传输以及测试系统都是 探针过渡是微带探针耦合,这种方式插入损耗低,
采用标准的矩形波导作为其输入输出接口。因此, 回波损耗高,频带宽,结构紧凑,但是由于要在波
如何有效地实现矩形波导到微带的传输方式转换成 导的边壁上开口以插入微带探针,造成这种过渡方
为毫米波工程应用研究中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式的密封性较差。
目前矩形波导与微带、悬置微带间的过渡转换 为了弥补微带探针过渡密封性差的缺点,本文
结构主要有阶梯脊波导过渡[1-2]、对脊鳍线过渡[3-5]、 基于同轴到波导的探针过渡模型,提出了一种微带
耦合探针过渡[6-7]。这些过渡结构都可以在10%~ 到波导的同轴探针过渡结构,该方式除了具有微带
20%的带宽内获得良好的过渡效果( S11 可以小于 探针过渡的优点外,还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且该
15 dB)。其中脊波导过渡加工复杂,且装配公差要 结构波导的极化方向除了可以实现对脊鳍线过渡、
求严格,脊与微带电路之间的接触点对整个过渡电 脊波导过渡、微带探针过渡一样的功能外,还可以
路的性能影响很大,过松会影响电路性能,过紧则 根据工程需要在360°的范围内任意旋转,极大地增
损坏微带电路,可重复性差,且拆装不方便。对脊 加了工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