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XX市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积极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可能对我市造成的公共卫生威胁,指导和规范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后予以确认。各区县首发病例,阳性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复核后予以确认。
病例筛查
各区县结合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状况,统一规划设置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所涉区县医疗机构启动发热门诊或肠道门诊,开展病例筛查。疫情期间,结合联防联控机制,在市场、企业、学校、社区等重点场所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开展重点地区人员和入境人员排查。
隔离医学观察
对密切接触者、高风险人群开展隔离医学观察。原则上,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暴露于高风险环境的高危人群,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其他乙类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根据其传播特点,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所有集中隔离观察对象应严格落实单人单间隔离;不适合集中隔离的人员,应加强社区管理,确保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强化隔离医学观察对象生活保障和心理疏导,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
“五个到位”。妥善处置集中隔离点医疗废物。
患者救治
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开展患者救治。各区县指定重大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按照“四集中”原则,及时收治患者,防止轻症转化为重症;对重症患者坚持“一人一策”,实施多学科联合救治;推动中医药深度早期介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切实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院感控制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专人专岗负责医疗机构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落实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措施,加强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通风和物表消毒管理,加强住院病区的防范管理,做好医疗废弃物分类规范处置。加强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管理,落实预检分诊、陪护、探视管理制度。
应急监测
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在农贸市场、医疗机构、学校、餐饮服务、动物养殖等重点场所开展环境监测。针对人畜共患疾病,开展动物间疫情监测及动物养殖、销售、运输、屠宰环节监测。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病原学、抗体监测。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开展媒介生物应急监测。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环境整治、灭蚊灭鼠、垃圾清理等,消灭病原微生物或媒介生物孳生地,切断传播途径。强化广大市民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落实科学佩戴口罩、清洁通风和保持合理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要求,保持“一米线”、勤洗手、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组织社区、基层组织、第三方机构,在疾控机构专业指导下,对疫点、疫区、可疑暴露场所开展环境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对蚊、蝇、蟬、蚤、鼠等媒介生物开展杀灭工作。
应急接种或预防性服药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疫情形势和疫苗供应,组织开展重点人群应急接种、预防服药。
口岸管理
与航空、铁路、公交、航运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检疫查验和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开展出入境人员健康筛査和健康告知,防止疫情输入输出。
重点场所管理
强化农贸(集贸、冰鲜)市场、学校、民政服务机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