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drager呼吸机使用.ppt

格式:ppt   大小:1,167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drager呼吸机使用.ppt

上传人:相惜 2022/2/19 文件大小:1.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drager呼吸机使用.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呼吸机的使用
1
整理ppt
一、呼吸机治疗目的和指征
2
整理ppt
使用呼吸机的目的
1、纠正低氧血症
2、缓解呼吸窘迫
3、预防或治疗肺不张
4、改善呼吸肌疲劳
5、保障镇静剂和肌松剂安全应用
6、维持胸壁的呼吸出现适当提前或延后,即在触发窗内出现自主呼吸,便协助患者完成自主呼吸,如触发窗内无自主呼吸,则在触发窗结束时给予间隙正压通气。
※适用于自主呼吸能力不够的常规通气,也用
于脱机前的训练和过渡。
18
整理ppt
※特点:是指令呼吸与自主呼吸有机结合,能够保证病人的有效通气,存在自主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人呼吸功,但是如果应用不当,将会导致呼吸肌疲劳,指令呼吸频率设定多少,取决于亦决定于自主呼吸的通气水平,决定着呼吸肌肉的锻炼程度,还可与PSV、CPAP模式联合应用。
19
整理ppt
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患者有稳定的呼吸驱动力和适当的潮气量,在整个呼吸周期内人为地施以一定程度的气道内正压,从而有利于防止气道萎陷,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顺应性,并提高氧合作用。
※适用于弥漫性肺实质/间质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特别低氧血症时;还可以用于打鼾导致夜间呼吸睡眠暂停的人群和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
20
整理ppt
4、压力支持通气(PSV) ※以患者自主呼吸为前提,每次吸气时呼吸机 提供一恒定的气道正压,以帮助克服气道阻力及使肺扩张,吸气时间、呼气时间、流速由患者自身决定,当流速下降到峰值的25%时压力支持停止,辅助和增强病人的吸气能力,增加病人的吸气深度和吸气力量。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脱机前准备,人机对抗时。
21
整理ppt
※特点:患者自主决定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流量,患者感到舒适,呼吸机帮助克服了气管及管道系统的气流阻力(约7cmH2O),担当部分的吸气力量,临床上很少单独应用PSV,多与SIMV、CPAP联合应用,这样可以增加PSV通气模式应用的安全系数,也可以弥补其它某些通气模式单独应用的不足。
22
整理ppt
5、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压力控制通气的一种变化形式,在每次呼吸情况下,根据设定的参数,呼吸机都给予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不同水平的气道正压,以确保有效的吸气支持和呼气相的有效氧合。
※适用范围广泛,从完全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到拔管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均适用。在此模式中,患者始终可以自主呼吸。
23
整理ppt
IPPV-VCV
PSV
SIMV+PSV-VCV
SIMV
24
整理ppt
二、基本参数的设置
1、Vt(潮气量)
潮气量决定呼吸的大小,在容量控制形式中应用,***潮气量一般为5-15ml/kg,8-12ml/kg是最常用的范围;根据病人病理生理调整,特别指出限制性肺疾病如ARDS应采用小潮气量,给予4-7ml/kg。
25
整理ppt
2、f(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决定呼吸周期,设定数值取决于模式与自主呼吸的强弱,常用范围8-20次/分,限制性肺疾病如ARDS常采用高频率,设置>20次/分。
26
整理ppt
3、Ti/I:E(吸气时间/吸呼比)
吸气时间是气体分布的时间,正常范围Ti -,IE 1:-,但应根据病人病理生理给予调整,如:COPD、哮喘等阻塞性通气障碍病人,设置较大潮气量,较慢呼吸频率,IE可设置为1:-;ARDS、胸膜增厚等限制性通气障碍病人,设置较小潮气量,较快呼吸频率,IE设置为1:-,-:1;心功能不全病人,缩短吸气时间,IE=1:。
27
整理ppt
4、FiO2(氧浓度)
长期使用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应在50%以下, 以免发生氧中毒,在急救中如果需要在50% 以上时, 持续时间尽可能不要超过24小时。如果氧浓度在50%以上,血氧饱和度仍低于60mmHg,应加大通气量或加PEEP。
28
整理ppt
5、Pinsp(吸气压力)
既要保证足够的潮气量,又要避免对循环功能的不利影响,正常范围在10-20cmH2O ,如气道阻力增大,肺顺应性下降,可提高到20-30cmH2O ,但一般在35cmH2O以下,实际还需要看病人的潮气量。
29
整理ppt
6、△Pasp above peep(自主呼吸压力支持)
常规设置为10-20cmH2O,平台压不超过35-40cmH2O ;峰压不超过40cmH2O 。
30
整理ppt
7、PEEP(呼气末正压)
可增加功能残气量,使肺泡在呼气末不易陷闭,提高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提高血氧分压的效果,促进肺间质及肺泡水肿的消退,从而改善肺的顺应性和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