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公因数和公倍数.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因数和公倍数.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6 2022/2/19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因数和公倍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因数和公倍数》单元核心知识结构图及教学情境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第26〜27页的例3、例4和练一练”,练****五的第1〜 5题。
共几课时
6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公因数和公倍数》单元核心知识结构图及教学情境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第26〜27页的例3、例4和练一练”,练****五的第1〜 5题。
共几课时
6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 们的公因数。
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 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
行有条理的思考。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获得成功
的体验。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体验公因数的含义。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已有对因数含义、求一个数的因数方法的认识,掌握了 2、3、5倍数的特征。同时有了
关于公倍数策略方法的把握。
教材分析:例3教学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也通过 铺”的活动组织教学。与例1不同的是,例
3用2张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去铺同一个长方形, 是形成公因数概念的需要。 例题编写和练****br/>编排与教学公倍数相似,这里不再重复。例 4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方法和例 2相似。求8
和12的最大公因数的几种方法中,教材呈现的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宜多数学生。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 个数是有限的,先写出两个数的全部因数,再找出最大公因数, 操作不麻烦。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依
次想较小数的因数,稍不留心就会遗漏某一个因数。练****五编排第 3题的意图就在于此。
教学准备: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 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预****设计
操作活动:
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 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预****提纲:
(1 )猜一猜选择哪种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长方形?
(2 )拿岀两种不同的正方形,动手铺一铺。
(3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4 )通过预****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预设 3分
1、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在以前学****的基础上
钟)
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小组交流预****作业,全班交流。
2、出示学****目标: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
(1)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表达自己的
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想法。
因为12^6 = 2, 18*6 = 3 ,所以可以正好
组织交流预****作业:
铺满,
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正好能铺满这个长方形而
而12*4 = 3,18 -^4 = 4……2,所以不能正
边长4厘米的却不可以呢?
好铺满。
(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能正好铺满的正
方形的边长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
的因数。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预设15分
小组交流预****中的存在问题,导入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