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年级课本的古诗存废之争
瘦”到了122页。令很多人不解的是,旧版教材中“古诗诵读”的8首古诗全部删除,占被压缩的64页内容中的8页。“减负”是好,但“减负”为何要向
古诗“动刀”?在小学一年级新生小可的妈妈看来,如此“减负一年级课本的古诗存废之争
瘦”到了122页。令很多人不解的是,旧版教材中“古诗诵读”的8首古诗全部删除,占被压缩的64页内容中的8页。“减负”是好,但“减负”为何要向
古诗“动刀”?在小学一年级新生小可的妈妈看来,如此“减负”,似乎减错了方向。同时,在采访中,多位长期关注语文教育的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把“古诗
诵读”从一年级教材中移除,可能会向教师传递一种信号:“古诗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某种程度上会削弱中小学的诗词教育。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现行的
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2004版《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试行稿)》编写的。教材组发现,由于编写持续时间较长,教材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低
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如课文篇目过多、部分课文篇幅过长、带读字过多、教学时间过紧、教学要求被随意拔高等。为此,教材组在一系列问卷调查、实地
观课、教师访谈和专题研讨后,对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进行了修订。与旧版相比,新版除了删除8首古诗外,课文篇目总数从45篇减至40篇,识字量从35
3个减至296个,写字量从296个减少到118个,具有单元练习性质的“快乐语文宫”从7个减为6个。比如,删去篇幅相对较长的课文,对教材中的1
2篇课文逐字逐句斟酌,删去不太易理解的词语;调整偏旁、部首出现的位置。如“宝盖头”挪到了教“家”字的一课,“女字旁”挪到教“姑娘”两字的一课
,便于老师生动讲解,也便于孩子形象记忆。修订后,整本书篇幅减少了近30%。针对旧版教材中“古诗诵读”的8首古诗全部删除的争议,上海市教委教研
室语文教研员薛峰告诉记者,事实上,此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删除古诗,而是将这些古诗重新编排至各学期,改变古诗教学的方式。上海一、二年级小
学生将学习20首古诗,小学阶段5年内共学者打开了由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诵读的《小学语文古诗诵读(试验本)》,这套音像资料已
配套出版并列入“2014年秋季上海市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今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将通过课前两分钟、语文拓展课和学科活动等时间,以学生听录音或
教师的示范诵读,并跟着读读、诵诵的方式学习古诗,重在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薛峰说,“我们希望减少学生
不必要的认读和记忆负担,也给老师更多的发挥空间。”“改革的总目标是减负,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让他们在完成基本的识字后,进行更多自主自由的阅
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说,教材“瘦身”,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让学习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回应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将“零起
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落到实处。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教委已组织团队,将在今年下半年对整套小学语文教材作全面评估,征集更多一线教师对教材的意见,同
时要求学校通过“开放日”、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互动,及时调整学校的相关工作。家长质疑 减掉古诗的语文还是语文吗 本报记者 姚晓丹 本报通
讯员 高田 新学年开始了,上海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旧版教材中“古诗诵读”的8首古诗全部删除。“奥数还在,古诗却没了。”“减掉古诗的语
文还是语文吗?这叫识字1尽管上海市教委对此给出了详尽解释,舆论却没有因此平息。从删鲁迅到删古诗,语文教材的每次改革都牵动人心。改革的方向在哪
儿?如何改才能让广大学生家长更满意?日前,记者走访了当事人。家长:被删减的内容难在哪儿?每一个人,从懵懂的孩提时代走向成熟,恐怕都是从“上大
人孔乙己”“一人口天地手”开始的。语文课本开宗明义,识字,知礼,是所有学问的基矗开蒙阶段到底是知识重要还是兴趣重要也许见仁见智,但是古诗文就
这样从小学一年级课本中消失了,不少家长表示有些难以理解。北京人大附小一年级学生家长余军浩说:“从家长的角度,我们想知道推出此次上海教材‘减负
’改革,中间有多少家长和社会力量参与?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能学习到最基本的文化知识,通过学校教学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
习潜能。我们不禁要问,教材简化了,难度降低了,能为学生提升多大的兴趣,挖掘出多少学习潜能?我们更担心的是,这些刚入学的孩子会不会在以后的学习
中浅尝辄止、遇难退却呢?而我们最想知道的是,那些被删减的内容,到底难在哪儿?”教师:真正的减负应是改进教学方式被删减的内容是不是很难?是不是
一年级孩子不易接受的?记者把家长的疑惑告诉了一线语文教师。郑州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李老师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一年级课本中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