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1-07-15 源自:大连新闻网作者:巴家伟【字号:大中小】
 
    工信部即将出台《铅酸蓄电池准入条例》,这意味着未来3年该行业将有一半落后产能面临淘汰。据市环保局固体废物管理处调查,我市目前虽没有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但公交客运集团、大连港集团、移动通讯行业和银行系统等是铅酸蓄电池的消费“大户”,机动车则是日常生活中最大的“消费群”。虽然有“外来户”身份,但铅酸蓄电池还是在无形中扮演了“环境杀手”的角色。
    机动车“消费”环境“埋单”
对铅酸蓄电池的专项整治,是环保部今年部署的重点工作。据有关专家介绍,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驱动,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有铅、硫酸、炭黑、硫磺、沥青等。经调查,我市目前虽没有企业生产铅酸蓄电池,但很多行业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废铅酸蓄电池。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除了尾气外,就是铅酸蓄电池产生的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污染物。由于蓄电池实际利用率仅达理论计算的35%左右,平均每只蓄电池就有固体废物12kg。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铅酸蓄电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源,加大了对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废电池回收生意不能“随便”做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铅酸蓄电池生产厂家可以进行废物回收。我市的废铅酸蓄电池基本由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的厂家回收。但由于铅酸蓄电池本身成本不菲,里面的铅等物质可以拆出来单独卖钱,所以有些小工厂、小作坊就见利忘义,偷偷摸摸做起“回收”生意,并随意倾倒废铅酸液。据介绍,废电池的贮存、转移和处置成为监管工作中的盲点,也是难点。
我市对铅酸蓄电池的专项整治行动明确要求,对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废铅酸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