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 8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如何在专业课程教案中实现教书育人
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编
目录
什么是课程思政............................................展匹配度不够等问题,切实提升
大中小学德育实施的有机整体性。
第三阶段:年起,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工程,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的转变。年XX市委、市政府印发?XX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年〕?。XX教育综合改
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构建三个制度体系:一是以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育人为本为重点,形成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育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育人制度;二是以加强顶层设计,转变政府职
能为重点,形成科学别离而又有机统一的“管办评〞制度体系;三是以加强资源共享,促进
融合互补为重点,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开展合作共赢的协同联动制度体系。在三个目标体系
中,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核心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
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全面渗透
到学校教育教案全过程,充分表达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
这个阶段之后,XX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
列〞课程,选取局部高校进展试点,开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我们认识到,加强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
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立,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案
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案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
落实于课堂教案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开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
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
课程思政的实质与方向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
2/24
1 / 8
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案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
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将高校课程分为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两大类别,其中显性
思政课程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思政课程包含综合素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
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既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
心地位,又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育人价值,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
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
一、显性思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是社会主
义大学的优势所在,应该是高校所有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功
能,应着力破解以下难题:一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衔接的问题,重点是与中小学政
治课程的衔接,要解决好知识重复和内容侧重点的问题;同时要做好本科课程与硕士、博士
研究生课程的衔接,即如何表达步步高、步步深的要求。二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内部横向
贯穿问题,重点是四门本科生必修课程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如何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尤其要发挥高校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