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背影》优秀教案(获奖作品).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背影》优秀教案(获奖作品).docx

上传人:claopfx096 2022/2/20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背影》优秀教案(获奖作品).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背影》优秀教案(获奖作品)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以下是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要信息为突破口,分组讨论。)
  2、提问:父亲说第一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a:祖母死了 ;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提问: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重点词:“死、交卸、祸不单行、狼藉、变卖典质、亏空、丧事、惨淡、赋闲”等)
  提问:这些沉重的精神和物质负担均压在父亲身上,但他对儿子说的话是忧伤的吗?
  (读“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句,体悟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宽厚豁达。)
  3、父亲的第二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护送儿子过江上火车。“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他们”是单指茶房那一类人,包括了其他任何人,表达父亲情感的细腻的一面。)
  提问:儿子远行,父亲开始决定送还是不送?
  (先不送后又送。)
  提问:父亲为什么送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哪一侧面的爱呢?
  (“忙、不送、嘱茶房甚仔细、不放心、颇躇踌”。抓住“躇踌”一词,反复悟解,联系前文背景介绍,体会父爱的深沉而细腻。)
4
  4、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三句话,并体会所含的意思。
  <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3>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抓住四次“背影”深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角度和方式。
  1、同学们找找文章中几处写到背影?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课文哪两个地方实写父亲的背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着重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一处?把“背影”的内容划出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显出努力的样子”)
  提问: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描写?
  (肖像和行动描写,重点写衣着和动作。)
5
  4、父亲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全是黑色的。)
  提问: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如:①父亲在守孝期间,体现了父亲的孝顺。②和“肥胖”的身子构成一致,更显得压抑沉闷,有助于对“背影”的理解。③父亲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黑色突出这一性格特征。)
  5、父亲过铁道时的行动描写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词句,并加以体会。
  (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上面、缩、微倾;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行动的困难、艰难。)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各抒已见,互相补充。)
  6、集体诵读这些句子,注意语调、语速、语气。
  7、第一处和第四处写“背影”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点题,第四处照应,前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