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三字经》读书心得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顺手翻阅,细细品尝,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顺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相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实力和宏观把握实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化者独特的教化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农家,蒙学时期没有师长指引诵读过《三字经》,其实那时家庭也没有条件给我买课外书。中学时被分流到理科班,从今与国学类书籍更加疏远。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相识有肯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殊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行多得的入门之书。
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很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化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化思想的精华。很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学问养分,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养分饴糖。说它全养分,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特别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
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相识的各类主要学问。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化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实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许久。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依次、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持续时间,以及从夏朝起先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学问。回想自己从小学到高校始终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旧对于各个朝代先后依次、重要历史事务、持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