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奥特莱斯泡沫.doc

格式:doc   大小:10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奥特莱斯泡沫.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6/9/29 文件大小:1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奥特莱斯泡沫.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奥特莱斯泡沫做得好的奥特莱斯能做到销售额年增长率20%,只见楼盘不见品牌入驻更不见人流的伪奥特莱斯也遍地开花,多以烂尾收场。实体经济不景气,电商“围猎”,国内传统百货商店和奢侈品门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但在一片萧瑟中,却有个“异类”――奥特莱斯。与传统百货门店频现“下滑”、“关店”不同,这几年,奥特莱斯不仅以年增20家的开业数量一路上扬,部分优秀者营业额更以20%的速度增长。奥特莱斯受欢迎,并不难理解,对于消费者而言,有了以低折扣购买名牌商品、甚至是奢侈品的机会。对于开发商及地方政府,则有了玩转新经济的机会。但繁荣背后,阴影丛生。《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奥特莱斯,只是商业模式的简单复制,不仅没有考虑当地的整体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在品牌数量、质量、业态布局及盈利能力等各方面也都不达标,“挂羊头卖狗肉”。而从数量和发展节奏来看,中国的奥特莱斯可能正在吹“泡沫”,在虚假繁荣的表象下,参与其中的开发商、租户、地方政府、供货商等都会面临巨大风险。繁荣还是泡沫?一线之隔。“泡沫”泛起“奥特莱斯”是英文“outlets”的音译,意为“出口、通道”。作为一种商业形态,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起初是为了处理品牌仓库的过季产品或残次品而在工厂附近开设的开架式店面,最初购买者以工厂的工人为主。不过2002年奥特莱斯进入中国时,已经和“工厂的工人”没关系了,相反被视为一个时髦的购物场所。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奥特莱斯已经开始遍地开花,成功的奥特莱斯国际大品牌云集,备受国内中高端消费者青睐。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的奥特莱斯总量约150家。《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汇总发现,2015年全国新增奥特莱斯20家,相当于2001年至2010年10年的总和,2016年预计又将新增20家左右。数量虽多,但内里却不像表面那么风光。被称为“中国奥莱之母”的中国商业联合会名誉副会长万文英曾经表示,平均7到10家正价店才能满足一个奥特莱斯店的货源需求,不同于商场特卖场的三五天短期行为,奥特莱斯是365天都要打折,稳定的货源很重要。而在众多奥特莱斯中,相当一部分开在了二三线城市,按照万文英的供货标准,即便是不考虑品牌的级别,且加上工厂店的货源,这些奥特莱斯要做到货源稳定,365天每天都打折很难。做不到怎么办?转行。很多建起来的奥特莱斯已经不务正业,转为家具卖场、茶叶城等。按照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制定的《奥特莱斯企业经营管理要求》(下文简称《要求》),奥特莱斯是“以折扣价格销售国际、国内名牌的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特为其定制的商品、企业自有品牌的商品,独立于其他卖场且以零售为主的业态,具备一定的品牌集聚度。”参照《要求》标准,上述不务正业的奥特莱斯都属于烂尾。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秘书长商秀丽曾经走访了国内外多个奥特莱斯,她认为,中国奥特莱斯目前处于一个高速扩张的时期,相比开发实力,运营能力严重滞后。“未来几年将会是中国奥特莱斯烂尾的集中爆发期。”事实上此前快速建设的奥特莱斯们已经开始暴露出问题,某些区域的“泡沫”已经被市场刺破。《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统计各地奥特莱斯烂尾的报道中发现,从2010年至2015年,全国总计有近40家奥特莱斯停业,大多位于苏浙沪以及合肥、武汉、郑州、威海等二、三线城市。“国外那些好的奥特莱斯都是自己开发,自己运营。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