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混凝土材料学详细版期末重点.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混凝土材料学详细版期末重点.doc

上传人:2028423509 2022/2/22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混凝土材料学详细版期末重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总概
■什么是砼.
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石灰、石膏等无机胶凝材料和水或沥青、树脂等有机胶凝材料的胶状物与集料,必要时参加化学外加剂和矿物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在一的凝结时间,并可提高水泥性能;石膏掺量过多,使水泥的性能变差。〔钙矾石〕%
碱分〔K2O、Na2O〕
碱分含量高时,会与活性集料作用,产生碱集料反响。
硅酸盐水泥孰料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水化速率
水化程度
水化深度
关系.:孰料矿物组成与构造、细度、加水量、养护温度、混合材料、外加剂等均会影响水化速率。
凝结:水泥加水后具有可塑性,随时间可塑性降低,最后失去可塑性的过程。
硬化:随水化的不断进展,水泥浆体转变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的过程。
C3S、C2S、C3A、C4AF
C3S、C2S水化产生水化硅酸钙〔凝胶〕+氢氧化钙,提供石灰饱和溶液水化环境。
C3A水化产生水化铝酸三钙,水化铝酸三钙在氢氧化钙环境下变为水化铝酸四钙。
〔水化铝酸四钙室温下稳定存在于碱性介质,数量增长快,被认为时瞬凝的主要原因。因此参加石膏调节凝结时间。〕
-
. z.
有石膏、氧化钙存在条件下,水化铝酸四钙与石膏反响生成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钙矾石AFt〕
〔钙矾石时难溶的针状晶体,包围在水泥颗粒周围,形成保护膜延缓水化〕
假设C3A过量而石膏耗尽,AFt与C3A生成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
C4AF水化生成水化铝酸钙+水化铁酸钙/〔氢氧化钙或石膏存在〕水化铝酸钙+水化硫铁酸钙
■水化产物有哪些"
水化硅酸钙、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水化铁酸钙、水化硫铝酸钙。
■石膏为什么可缓凝.
石膏存在时,与水化铝酸四钙生成钙矾石,包裹在水泥颗粒外表,延缓水化作用。
石膏的缓凝机理:一般认为是C3A在石膏、石灰的饱和溶液中生成溶解度极低的钙矾石,这次棱柱状的小晶体覆盖在水泥颗粒外表上成为一层薄膜,封闭水泥颗粒的外表,阻滞水分子以及离子的扩散,从而延缓了水泥颗粒特别是C3A的继续水化。
■水泥问什么会凝结/硬化.
水化反响的发生。
水泥颗粒不断水化,水化产物不断增多,包裹水泥颗粒外表的凝胶膜增厚并破裂,颗粒间空隙减小,相互接触后形成网状构造,水泥浆体就失去塑形出现凝结现场。
随水化反响继续进展,水化产物不断增加并填充颗粒间空隙,晶体长生并与凝胶体相互贯穿形成的凝聚结晶网状构造不断加强,构造逐渐严密,水泥浆体产生强度而开场硬化。
[硬化后的水泥浆体是由凝胶体、结晶体、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水、空隙组成;外表到部,越到部水分难进入水化越难]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
-
. z.
水泥孰料矿物组成与细度。2、水泥浆的水灰比。3、石膏掺量:过多对缓凝作用不大且会引起安定性不良。4、环境温度与湿度。5、养护时间/龄期。
水灰比:水泥质量和水灰质量之比,w/c。
■为什么强度随龄期增加而增加./为什么要养护.
水泥的水化是从颗粒外表逐步向部进展的,随养护时间的增加,水泥的水化程度不断增大,水化产物也不断增多。因此,硬化水泥浆体的强度的开展是随龄期而增长的。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密度与堆积密度
细度:水泥的粗细程度。细度的表示用筛余量或比外表积
■水泥细度越细越好.
并不。颗粒越细,外表积就越大,水化作用的开展就越迅速而充分,凝结硬化的速度加快,水泥的早期强度就越高。
但是,水泥磨得越细,消耗粉磨能量越多,本钱就越高,在空气中硬化时收缩较大,且越易于与空气中水分及CO2反响,因此不宜久置保存困难。
标准稠度用水量:需水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
■测定方法:标准法和代入法,由矛盾以代入法为准。24%~30%
凝结时间:可塑态到固体的时间
初凝时间:从加水开场,到标准稠度水泥浆开场失去可塑性为止的时间。
终凝时间:从加水开场,到标准稠度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场产生强度的时间。
【初凝不过快>45min,搅拌运输浇筑;终凝不过慢<,硬化强度下一步施工。】
体积安定性: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使用安定性不良水泥,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降低工程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
-
. z.
■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熟化产生体积膨胀〕
、f-CaO
、方镁石
、掺入石膏过多SO3:过多的SO3会与固态的水化铝酸钙反响成水化硫铝酸钙,膨胀。
■测定方法:试饼法或雷氏法,有争议以雷氏法为准
沸煮法,加速氧化钙的熟化,只能检测f-CaO引起的安定性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