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三讲三不讲”原则.docx

格式:docx   大小:8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讲三不讲”原则.docx

上传人:小雄 2022/2/23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讲三不讲”原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讲三不讲”原则
“三讲三不讲”原则
教师教龄与上课讲话多少有密切关系。记得初上讲台时,备好 一节课,常常二十分钟左右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不知干什么,讲课 过程中为了缓解压力经常看手表或频繁擦黑板。随着教龄的增长,教 师往往越来越“能形象、概括对构建高效课堂起到至关重 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千万不能陶醉于“千言万语”之中,要经常反 思一下,自己有多少话能说在学生的心坎上。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题讲评时哪些情况下不讲、 哪些情况下开讲,如何讲到点子上,并将其概括为“三讲三不讲”原 则。
一、学生已经会的不讲,讲学生理解不透、审题不清的
目前我们高二年级的自编练****中每讲一般有12道选择题和2道 非选择题。如果每题都讲,一节课时间可能不够,还会把学生讲睡了, 使学生听烦了。怎么办呢?就要有选择地讲。
比如必修一第13讲的练****经过统计发现,选择题错误率在50% 以上的有第4、6、8、9、12题,那就讲评这5题,并且在讲评过程 中点明每题的解题关键、特色。以下举例说明。
第4题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 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本题答案应为“C”,学生选“A”或“B”都有,这应与其文 言文水平欠缺有关。“坊市制度”是学生易错的知识点。为了简化讲 解过程,我首先提醒学生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学生指出是“开始被 打破”。我接着问:“坊市制度”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不 准确,我强调其主要特征是“时间空间限制”。而“C”项“洛阳 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反映了夜市的繁荣,表明突破了时间 限制,说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
”。“A”反映了整齐划一的城市 布局,“B”说的是草市,“D”反映政府对市的严格,故选“C” o
再以非选择题第13题为例。第一、第二问学生回答得较好,不 需讲;第三问回答得较差,需讲。
材料3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 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 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问题: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 现了哪些新特点。
这是材料题的一种典型问法,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也是 学生的难点,不少学生或者照抄材料,或者照搬课本知识,总之,回 答得不全面或语言不精练。
为了引导学生审清题意、举一反三,我是这样处理的:分别请高 二(3)班的学生甲(上课走神)、高二(4)班的学生乙(该问回答 差)读题,并分析答案来源(是材料还是所学知识),并指出应如何 作答。学生回答后,教师稍加强调,“材料与相关知识结合”,并 尽量用学科语言概括。
二、学生自己能掌握的不讲,讲学生讲不透的问题
目前高二文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较高,每次做完练****都有不 下10名学生找我面批。根据这种情况,讲评练****时,我借助已经面 批的学生来共同完成任务。例如:必修一第12讲第4题学生回答的 准确率只有30%。
第4题《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 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