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如何评价李鸿章.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评价李鸿章.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4/10/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评价李鸿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评价李鸿章
实施者:汪艳萍洪玲方嘉丽钱素红叶蝶余明瑛徐芬邵雅婷钱素萍方桃丽
指导老师:王朝胜
一、引言
对于李鸿章这个人物,历史上颇有争议,,,,发现李鸿章与之由血缘关系,而李鸿章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有举足轻中重的地位。
二、调查方法:
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查找资料。
找有关历史老师讨论,总结心得。
三、李鸿章的评价
1、家世渊源
李鸿章的先祖本姓许,是合肥县东乡人,父亲李文安在37岁左右考取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家中有六兄弟,排行老二,大哥李翰章,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后来也非福即贵。传说李鸿章之父与曾国藩交情甚深。
2、仕途风顺
24岁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编修,咸丰三年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传说曾国藩对其才气极为欣赏,例如从其投曾营时带来的诗文:“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被曾国藩认为李有大志,而对其十分欣赏;其后皖抚翁同书(同治·光绪帝师翁同和长兄)对太平天国战争时弃城逃跑,曾国藩起草《参翁同书篇》时采用李鸿章之草稿:“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以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并因此更欣赏李鸿章的才华。(当时翁同书之父翁心存正处高位,只得将其任于自己门下)
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在掌握地方后,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来的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拥军(后组建常胜军)进攻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了太平天国。接着李鸿章又***了捻军,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因此被誉为"中兴名臣"。其军功显赫,累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1870年继曾国潘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重臣。
清季筹办北洋舰队,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唐胥铁路·开平矿务局等洋务运动,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均有程度不等的参与。
3、李鸿章的卖国行经
和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化的潮流相比,李鸿章顽固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思想和文化,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状态,因此其进步的作用是有限的,李鸿章的思想核心一直都是为清王朝服务,始终希望保留封建统治结构,这就意味着他所倡导的“现代化”本质是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因此梁启超谓李鸿章“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可谓一语道破。这也是他思想中最落后的一面,也是他个人悲剧性人生的来源。
李鸿章在对外站争中,战略失误,指挥失当,对甲午战争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他就代表清政府经办了许许多多的对外交涉;天津教案,中日建交,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