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夯实基础比取悦资本更重要在王松的办公室里,记者第一次体验到了“传说”中的谷歌眼镜,当然,如果把那台电动可升降办公桌以及上面包括苹果电脑在内的一系列新潮办公、娱乐设备都算上,应该不难看出眼前这位北方汉子是位“科技潮人”。他的办公室一点也不严肃,反而很“居家”。和其他老总喜欢把奖杯、荣誉状展示在墙壁上不同,王松在相同的位置摆放的大部分是家人的照片,也有偶尔几张是与公司同仁们在海南一艘豪华游艇上举行总结会的合影,你若不问,他也不告诉你这游艇是他买的。高大的王松,虽然有点胖,但行动和他的思维一样的敏捷,镜片后面不大的眼睛闪烁的是睿智的光芒。尤其宽厚的一笑,让记者感觉,在他的发展道路上好像从来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即使有困难他也有办法游刃有余地从容地解决。和王松对话记者感到非常愉快,因为他回答问题非常坦诚,有问必答,不会做冗长的铺垫,更不刻意渲染情绪——他这种低调,“传递”给了他一手创办的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称蓝汛)。本来计划两个小时的采访,最后延续了三个多小时才结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谈到互联网就没法回避CDN(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虽然这三个英文字母让人头疼,但这项技术却与你我息息相关。简单来说,CDN就是一项网络资源优化(分发)、加速技术,使网络内容传输更快更稳定,目的是让网民和网络公司对互联网的体验更“爽”。而在中国谈CDN,则又绕不开蓝汛,说它是国内行业标杆,相信没人会反对。蓝汛成立于1998年,从21世纪初期服务于带宽只需要百兆的新浪,到如今服务于全球上万家企业,峰值带宽超过2T。蓝汛完整地见证了我国CDN技术从无到有的十五载春秋。而在世界上,美国的Akamai也于1998年成立并涉足CDN领域,其上市初期的股票高达300美金,虽然后来泡沫破了,但也让投资人看到CDN市场的潜力。终于在2004年前后,蓝汛等来了国际资本的眷顾,迎来首轮融资。王松说,“无知者无畏,我到了寻求投资的时候才知道有一家叫Akamai的公司和我们做着一样的事。”十五年来,中国的CDN市场也从当初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片草原。尤其是在近年传统互联网,如视频、电商、网游等细分行业的拉动作用下,以及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如航空业、银行业、传统制造业等纷纷布局互联网,CDN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根据艾瑞咨询统计,从2006年至2012年,中国第三方CDN市场营收规模增长率均保持在30%以上,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艾瑞的报告同时对国内CDN企业市场份额进行了统计,其中,蓝汛的市场份额达到50%;其次是网宿达到32%;帝联、快网以及其他厂商则分食了余下市场。但与蓝汛的市场份额极不协调的是它的市值。2012财年,蓝汛收入81480万元,网宿收入81373万元,后者的CDN收入为60346万元,但是从市值上来看,据2013年12月2日数据,,(约合11亿元),前者为后者十倍。“收入相当,市值迥异”,蓝汛的“怪现状”让人费解。今年9月12日,著名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宣布不再研究蓝汛通信股票。摩根士丹利最后一次对蓝汛通信股票作出的评级是“增持”,目标股价为8美元。为何蓝汛这家无论技术还是市场份额都领跑中国CDN行业的公司会出现上述“吊诡”的状态?带着这一疑问,11月30日《IT时代周刊》总编辑曹健带领《IT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