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儿童抽搐惊厥与高热惊厥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页,共63页
Company Logo
目 录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页,共63页
一、抽搐与惊厥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页,共63页
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真菌性脑膜炎
表现:意识障碍、惊厥、局灶性NS体征、脑膜刺激征(+)、病理征(+)、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九页,共63页
抽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低镁血症
血清镁<
临床特点:
1、慢性腹泻,甲旁低,肾小管酸中毒,糖尿病母亲的婴儿
2、症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如抽搐、肌肉震颤,手足徐动样的动作,较大儿童有性格改变,恶心,食欲差,心律失常等
3、补钙治疗无效,仍反复惊厥发作
4、治疗:25%-次深部肌肉注射,q6h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页,共63页
抽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癫痫
1、发病高峰年龄:3-7月,男多于女2倍
2、临床特点:无发热惊厥,反复发作,突发突止,发作形式固定或类似,发作时间短,有发作后状态。
3、典型发作形式:突然意识丧失,头及躯干急骤前屈,上肢前伸或上举,后肢体屈曲内收,下肢屈曲,偶或伸直。少数病例表现为角弓反张体位,表现为连续或有节律性成串发作(每次持续1-2秒,然后间歇1-4秒又接连出现下一次抽搐)多者每天数百次以上
4、EEG:典型的高峰节律紊乱,常于醒后发作。90%左右患儿会出现智力低下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一页,共63页
抽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毒
常由于患儿误服药物、毒物或药物过量,毒物直接作用或中毒所致代谢紊乱、缺氧等间接影响脑功能而致惊厥。
常见药物有:阿托品、马钱子、回苏灵、戊四氮、樟脑、异烟肼、类固醇等
常见毒物有:CO、氰化物、有机磷农药、有机氯杀虫剂、灭鼠药、金属(汞、铅、铊)、植物(毒蕈、曼陀罗、苍耳子)、食物(白果、苦杏仁)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二页,共63页
抽搐的鉴别诊断
假性抽搐
类似抽搐发作
常见于:
癔症
晕厥
精神性疾病
反常躯体运动/意识障碍
EEG一般无异常
无神经定位体征
鉴别主要靠EEG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三页,共63页
抽搐的鉴别诊断:癔症性抽搐
发作前有精神因素
多见于他人在场时发病
不规则的手足舞动
无跌伤及二便失禁
无意识丧失
握拳时大拇指在掌外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四页,共63页
抽搐的鉴别诊断:晕厥
一过性的大脑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皮质高度抑制所致,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和昏倒
一般并无癫痫发作时的表现
发作前往往有精神因素,站立过久,用力,屏气,排尿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五页,共63页
抽搐的鉴别诊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六页,共63页
抽搐的鉴别诊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是非常普遍的,它常常会复发,尤其是当情绪受到相当压力,极度疲劳、疼痛、恐慌,或置身於人挤、闷热的房间里更容易发作。由于除心脏外,全身其它部位的血管不受迷走神经支配,近年有些学者认为使用"神经心源性晕厥"可能更为恰当。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S)是小儿时期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约有80%晕厥属于此类。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七页,共63页
抽搐的鉴别诊断:屏气发作(儿童憋气综合征)
大哭后,然后屏气,呼吸暂停,面色苍白甚至面色青紫
意识丧失并呈角弓反张体位
一般1~3分钟自然终止
首次发作多在6-15个月之间,90%的屏气发作发生于3岁以前,5-6岁以后发作可自行停止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八页,共63页
抽搐的鉴别诊断:夜惊
起病年龄常在4-6岁
入睡后2小时突然惊恐地醒来,不认人、无法安慰。可以语无伦次地尖叫,或不加束缚地奔跑,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然后又入睡,事后对此事件没有记忆
多数都有家族史
无须治疗
概念:夜惊是非快眼动睡眠期的部分觉醒。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九页,共63页
抽搐的鉴别诊断:颤抖
颤抖或震颤是对刺激的过度反应
通常见于围产期有窒息的新生儿、吸毒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有代谢病的新生儿
减少刺激可避免颤抖,有时需要镇静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页,共63页
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