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这两节诗读起来感觉很美,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其中之美蕴的。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评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该生所评点的优劣。 
5.评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主要内容。 
6.学生齐读全诗。 
三、自读全诗,综合评价 
1。讨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诗中的“黎明”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提问:艾青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你感觉到这首诗所跳动的心灵了吗? 
请你说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迁移训练 
五、布置作业
《黎明的通知》教案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教《小音乐家扬科》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是工具性、知识性、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这是针对过去我们对语文课“工具性、知识性、思想性”认识的重大进步,它反映了当代教育关注人本,关注生命、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能否体现关注人的精神发展、关注人的人格发展。
过去我们对语文课的认识总是停留“思想性”、“道德性”上,忽视了其中对人多元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及其人格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只能停留在机械的教条的认识中,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僵化的方法,强灌给学生一些高尚的极富政治色彩的道德或思想标签,从而使学生接受了缺乏精神情感血肉的政治钢筋。在这样的传统教学中,我们把握的是片面而僵硬的政治性、思想性,重视文章的“中心思想”,忽视其中的人文精神以及文中的真切动人的“人文精点”。
面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面对学生的人格发展需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转变观念并付诸实践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直接面临的新问题。
这学期我第二次执教《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对其中的人文性的把握,感受颇深。
《小音乐家扬科》是波兰著名作家显微克支的作品,作品描写了一个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酷爱音乐却为了实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愿望:看一眼摸一下地主仆人家的小提琴而被活活打死的悲惨故事,表现了不平社会里的黑暗和残酷。
这一悲惨的故事,激起了无数人的同情和悲愤,扬科那么小,那么具有音乐天赋,他的愿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对音乐渴望的灿烂少年,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的愿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扬科的遭遇是残酷的。
过去我们在把握这个故事的时候,总不免要把“强烈抨击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本文思想教学的重点,总不免要把他的悲惨遭遇和故事中地主家的仆人的残酷毒打作为分析的重点,忽视小扬科的那美好而幸福的一面。但是我们细细品味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小音乐家扬科》其实是一个悲惨而美丽的故事!在贫困交加处在生活重负中的小扬科却始终有音乐伴随,“无论他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音乐”“那把用树皮和马鬃做的小提琴声音太小,只能发出蚊子似的嗡嗡,可是他一天到晚拉着,不停地拉着”“田野里小虫为他歌唱,果园里,小鸟为他演奏”,就连他离开人间时他还在听着“村子里姑娘们的歌声”。
扬科的遭遇是悲惨的,但是扬科也是幸福的,他有一把自己亲手做的“小提琴”,有“为他歌唱的小虫,为他演奏的小鸟”,还有为他不幸遭遇而鸣不平的白桦树!
然而这一切,却在我们的层层诱导学生对“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吃人社会让小扬科夭折了生命”的“强烈愤慨中”忘却了小扬科曾经拥有的幸福的一面,忘却了“人拥有理想”幸福感,“实现一个愿望”幸福感!忘却了一个人因为有了理想而执着,因为有追求而“敢于超越自我”这样的人文精神!
去年,我第一次教学时根据故事隐去的残酷的场面,略去的扬科被打的惨状,根据“骂声、叫喊声、小孩的哭声……”“打他一顿算了”“扬科挨了一顿打”这一些留给我们读者对那一幅幅惨不忍睹画面的想象设计了一个补写场景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想象补写出这个扬科挨打的情节。孩子们用他们的笔描写出当时的那种情景:孩子挨打时撕心似的惨叫,挣扎时痛苦的呻吟,地主仆人、更夫的狗仗人势和冷酷无情的对瘦弱无助的小扬科的抽打,孩子们写得有声有色。
课后我颇为满意,以为自己这是成功的教学片段,以为自己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情节补白达到了对不平社会里弱者遭遇的深刻理解,以为自己让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教育课,并从中完成和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