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混凝土修补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97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混凝土修补方案.doc

上传人:sdnmy78 2022/2/23 文件大小:1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混凝土修补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z
专业资料







目 录
专业资料
z
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麻面蜂窝与混凝土强度的下降级别如下:
A级,混凝土外表有轻微麻面,浇注层间存在少量连续空隙,敲击时粗骨料不下落,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80%;
B级,混凝土外表有粗骨料,凸凹不平,粗骨料之间存在空隙,但部没有大的空隙,粗骨料之间相互结合较牢,敲击时没有连续下落的现象,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60%~80%;
C级,混凝土部有很多空隙,粗骨料多外露,粗骨料周围及粗骨之间灰浆黏结很少,敲击时卵石连续下落,存在空洞,有少量钢筋直接与大气接触,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在30%以下。
原因分析
模板安装不密实,局部漏浆严重。或模板表现不光滑、漏刷隔离剂、未浇水湿润而引起模板吸水、黏结砂浆等。
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设计不当,水泥、水、砂、石子等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差,严重离析,砂浆石子别离,或新拌混凝土流动度太小,粗骨料太大,配筋间距过密,加之又漏振、振捣不实、振捣时间不够等。
混凝土下料不当〔未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溜槽而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输送到施工层面的砼料偏干时,工人直接向砼料随意大量冲水,将砂石洗得干干净净,水泥浆大量流走。
预防措施
加强模板验收,防止漏浆,重复使用模板须仔细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漏刷。浇砼时安排专人浇水湿润模板。
专业资料
z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计量,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制止在施工现场任意加水。
选择适宜的混凝土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振捣时间〔15~30s〕以混凝土不再明显沉落外表出现浮浆为限。
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须采用串筒和溜槽等工具,或在柱、墙的模板上,沿其高度方向留出“门子板〞,将混凝土改为侧向入模,以此缩短倾落高度,浇灌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混凝土和易性不符合要求的不进展浇注,商品混凝土连续式搅拌机在生产时存在下料不同步的现象,~,此时应退料。
实际中,泵送混凝土浇注框架柱和剪力墙时,一般是两支或三支振动棒插入柱〔墙〕中,一支振动棒留在上面加速下料,边浇边振边提,一气呵成。此时混凝土明显欠振,容易出现蜂窝麻面。正确的做法是,“打五泵停十秒〞,即混凝土泵运行五个活塞行程后,停一会儿,待上面振捣密实后,再继续泵送浇注。
修补措施
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麻面与蜂窝的混凝土外表,可用1:2~1:,在抹砂浆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
较大面积或较严重的麻面蜂窝,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料,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外表,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孔洞
混凝土构造的孔洞,是指构造构件外表和部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一般工程上常见的孔洞,是指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构件截面尺寸三分之一的缺陷。
专业资料
z
混凝土梁或柱上的孔洞面积,单处不大于40cm2,累计不大于80cm2,可以进展修补。混凝土根底、墙、板的面积较大,但任何一处孔洞面积不得大于100cm2,累计不大于200cm2时同样可以采取修补的方法将混凝土修补整齐。超过上述围的孔洞,应做构造检测和构造鉴定。
原因分析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注上层混凝土。
混凝土离析,砂浆别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展振捣,或者竖向构造干硬性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薄壁构造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掉入工具、模板、木方等杂物,混凝土被搁住。
预防措施
漏振是孔洞形成的重要原因,只要振捣到位,引起孔洞缺陷的其他因素就能减弱或消除。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有条件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并认真分层振捣密实。
剪力墙应分层连续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