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的心里.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的心里.doc

上传人:2024678321 2016/10/3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的心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的心里,就必须掌握人的心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又会在人的行为中表露出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行为变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的思想苗头,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最为成功的典范,当数抗战时期的群众宣传。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住群众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运用民歌民谣、街头剧等形式,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比如陕北民歌《骑白马》,一句“有心回家看看姑娘,呼儿嘿哟,打鬼子就顾不上”,将国家存亡与男女饮食联系在一起,让人同时体味到八路军的人格与人性。再比如《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歌词是这样的:“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王老七,我问你,你的家乡在何地?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歌曲通过黄河岸边,两位老汉的对唱,把家仇国恨进行回放和再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全民动员的目的。所有这些,都是心理学在群众发动中的具体的成功的应用。)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美国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提出,当前面临的事件触及个人目标的程度是所有情绪发生的首要条件,当该事件的进行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时,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目标是个人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它表现为个人的理想、愿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盼,一般存在三类心理目标:与生存有关的目标、与社会交往有关的目标、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简称为生存目标、关系目标、发展目标。如果某些管理行为能够促进员工的个人目标向预期的方向发展,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今天,随着群众思想需求的多元化,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需要研究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比如,海洋石油开发公司曾经对平台心理进行研究,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与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掌握这个规律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激励,强化积极的心理,进行心理干预,淡化消极的心理,从而确保平台心理的健康与良性。(因工死亡的善后处理是另外一个例证。来自基层的同志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出现因工死亡事故后,遗属常常以拒绝火化为要挟,申请超出制度限度、超出能力范围的待遇主张。在职工因工死亡的第一天,遗属一时无法接受事实,伤心欲绝,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安抚;第二天,必须趁遗属接受事实但尚未过多考虑条件的机会,加大工作力度,力求第三天火化;如果前日工作不得力,第三天无法火化,遗属开始冷静下来;第四天,由于双日不能火化的传统风俗,在老乡、朋友、亲戚的怂恿下,遗属的待遇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继续久拖不决,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力求第五天火化;否则,必须利用第五、第六天,寻求突破,务求必胜,因为“七天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心理底线,这对遗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挑战和心理压力;第七天,如果依然没有结果,那么遗属会因为心理底线突破而无所顾忌。以上是对遗属心理演变历程进行分析,虽不是屡试屡爽,百发百中,但起码知己知彼,有备无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