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doc

格式:doc   大小:12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6/10/4 文件大小:1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摘要]今年是红旗渠主干渠通水50周年,50年来,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一个“精神符号”,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看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红旗渠精神是一曲人性的赞歌。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州人民对真善美追求的完美诠释,它是林州人民求真务实精神的结晶,是造福后代的伟大善举,是设计之美、力量之美、造型之美的集中展现。二是红旗渠精神是对信仰的力量的证明。从精神层面来看,红旗渠的修建满足了林州人民千百年来改变落后面貌的精神需要,正是这种精神需要,成为林州人民战胜千难万险的强大精神支柱,从而成就了其伟大壮举。三是红旗渠精神体现了人的尊严。这种尊严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为林州人民谋利益的决心和信心,源自林州人民自己的争取,用自己的壮举赢得了尊严。四是红旗渠精神是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红旗渠记载了林州人民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它见证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留给了世人难以忘却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关键词]红旗渠精神;人的信仰;人的尊严;人的世界[中 图分类号]B038[文 献标志码]A[DOI].1009-,50年来,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一个精神符号,已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红旗渠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对红旗渠精神进行的研究较多,但从人学视角对其在当代的价值进行探讨的较少。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谈谈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以期有助于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一、红旗渠精神是一曲人性的赞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一类是精神。人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但从解决人的生存性矛盾来看,人的精神属性似乎更加重要。因为,自然界不会自动地满足人的物质性的需要,这就需要人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1](P229)人为什么能够与自然界相对立?这是因为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儒家讲世界上的事物有三项,即天、地、人。其中,人是根本,离开了人其他两项就没有任何意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写道:“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这是说,就它还在感性上不同于它自身所隐藏的神秘的意义而言,与这些抽象概念分隔开来并与这些抽象概念不同的自然界,就是无,是证明自己为无的无。”[2](P221-222)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无”,不是指不存在,而是指没有意义。意义是相对于人而言的,离开了人,意义也就不会存在。中国儒家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认为任何事物都必须围绕人来进行。天地之间莫贵乎人,人是价值世界的中心。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解决应当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自然为本。林州人民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正是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体现。马克思认为,人要在实践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遵循两种尺度,即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他说:“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2](P163)这里所说的人所“固有的尺度”就是指内在的尺度、主体的尺度;这里所说的“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就是指外在的尺度、客体的尺度。“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道路”[1](P231),就是说它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只有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来认识和改造事物,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成功。马克思关于人改造世界的“两种尺度”的思想,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实际上,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正是体现了真、善、美的要求,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所谓真,是指按照客体的尺度去改造客体,就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性;真就是真实、真诚,真实、真诚是人性之根,做人之本。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去改造自然界,就是真实、真诚;相反,违背自然界的规律去改造自然界,就是不真实、不真诚,不真实、不真诚就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真实、真诚是主观符合客观,是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客体,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真实、真诚不断实现的过程。自然界虽然没有意志,但也是最真实、真诚的。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所说的“常”就是真实、真诚。四季运行,春夏秋冬,该来的必然到来,就是真实、真诚,就是科学性,就是规律性。人的主观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