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docx

上传人:飞行的大米 2022/2/24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 利用***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
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绿和吡罗红对 DNA 和 RN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酒石酸络铜离子,酒石酸络铜离子和可溶性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混合后会因酒石酸有一定的还原性而自发地缓慢产生氧化亚铜沉淀,而氧化亚铜是砖红色沉淀,这就会给实验带来误解。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 (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
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不均匀。 (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
用? 洗去浮色。
( 9)双缩脲试剂 A、B 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 A 液的目的。怎样
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 A 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
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 ,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 ,细胞质接近
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
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
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 25℃ 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
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 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3、实验原理:
(1)龙胆紫溶液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那个时期。
制作流程:解离 → 漂洗 →染色 → 制片
解离 : 药液 : 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 (1 : 1 混合液 ). 时间 : 3~5min . 目的 :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
漂洗 : 用清水漂洗约 10min. 目的 : 洗去药液 ,防止解离过度 ,并有利于染色 .
染色 : 用质量浓度为 / mL 或 / mL 的龙胆紫溶液 (或醋酸洋红液 )染色 3~ 5min 目的 : 使染色体着色 ,利于观察 .
制片 :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 ,加一滴清水 ,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 ,盖上盖玻片 ,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 目的 :
使细胞分散开来 ,有利于观察 .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长方形:伸长区) 2、换高
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 →分裂前、后、末期 →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
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