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德育与幸福的关系.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德育与幸福的关系.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6/10/4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德育与幸福的关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德育与幸福的关系【摘要】德育与幸福到底拥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其实就是因为它们都涉及到了人的情感。德育可以改变人的心智,而幸福是人情感的一种良好的状态。所以好的德育就应该使人的心里达到幸福的状态,在幸福中享受教育本身。【关键词】道德教育;幸福;关系1874年,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信条中指出:“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则,它们是颠扑不破的原则,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须加以证明的……例如,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幸福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词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关注怎样才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幸福。幸福是人们良好的愿望,甚至是每个人存活的目的。而我们的道德教育与幸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对“德育”与“幸福”的认识人们经常使用“德育”“幸福”这些词。但是,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其他一些常用词汇一样,人们尽管可以很自如地使用,却往往缺乏比较明晰和深入的思考。只有弄懂它们的内涵,我们才能找出二者的关系。(一)德育的涵义德育也即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以,文章讨论的德育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学校的道德教育。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文中主要在狭义的德育中,探讨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幸福问题。(二)幸福的涵义纵观学者们对幸福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幸福的定义是存在争议的。这个争议主要在于幸福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主观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的主观心理体验。依据现实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单纯从个体主观的心理体验上来定义幸福难免会陷入浅薄和唯心主义的尴尬中去。而以客观论的观点来看也有失偏颇、不够全面阐释人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应该把主客观相结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来理解幸福的涵义。首先,幸福是外在环境与人的内在需求相符合的状态。一个人的外在环境或对象能否使他感到幸福主要以存在于他的本体中的内在尺度为转移。人有一种关于幸福与否的感受尺度,而且这个尺度是因人、因时而异的,符合这个尺度的境遇或对象就使人感受到幸福,反之则使人感受到不幸当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或所追求的对象符合内在需求时,人往往有继续做下去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幸福感。其次,幸福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统一的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先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即必须投身于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不能仅为吃饭而活着,也不会仅为吃饭饿着,人还有自己的精神价值追求。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