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郴州苏仙岭]湖南苏仙岭导游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郴州苏仙岭]湖南苏仙岭导游词.docx

上传人:圭圭 2022/2/24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郴州苏仙岭]湖南苏仙岭导游词.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非常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机灵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今,他治病救人,协助乡邻,最终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屡次协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难,所以直到今日,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旧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非常哀思。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终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闻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旁边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三绝碑有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领导时,曾经特地提起过这块石碑,并且饶有兴致地当场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褛台,月为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鸿声里斜阳暮。
绎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戍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63年,时任中共中南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时看了这块三绝碑后,挥笔题道:
惑其遭受之不幸,因盍知生于杜会主义时期之有幸,反其意而作一阌,以资读词孝作今昔之比照,而努力杜会圭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立。罩滴田畴,绿漫溪渡,拗匕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颂出花千树。桥跃飞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此时此刻嵌在护碑亭右侧墙上的就是陶铸的手迹。大家不妨将这两首词比照看一下,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境。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闻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一尊秦观的铜像。中圄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闲逛,陶冶性情。胡耀邦、李鹏、乔石、宋任穷、唐天际、邓力群、杨得志、胡绳等党和囝家领导人也曾到此阅读过。
过初登仙境亭,沿着石阶向上,可到景星观。景星观位于苏仙岭半山腰,又名云中观,始建于唐,是唐代闻名道士廖正法修炼的地方。景星观为砖木构造,硬山顶,民居式构造,分为上下两厅、四间子屋、两间厢房。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郴州时曾经登山探望廖道士,并为他写下了书序。大家在中厅看到这块汉白玉碑刻,就是《唐韩愈送廖道士序》。
通过蓬莱在望亭,大家立刻就可苡颔略到苏仙飞升的境界子。大家有没有发觉,路边的松树都只有ˉ边枝丫!而且全部是向西倾斜的?传闻苏仙得道飞升之后,因为思念母亲,经常从仙界驾临 到苏仙岭的山顶,向西远眺郴州城里的故居,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群松为苏仙的孝心所感动,一齐探身向西,于是便形成了眼前的这些望母松。这就是古郴州八景之首的苏岭云松。
眼前这块向前伸出的石头就是升仙石,又叫跨鹤台。在旁边这块突兀而立的3米多高的石壁上刻有跨鹤台三个大字,下面的升仙石三字是元朝郴州'总管、朝鲜人完者秃在元朝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所书的。传闻苏仙在得到天帝升天诏前在这里同另一位神仙王仙下棋。接引上天的白鹤来时,苏仙一时匆忙,一脚踩在石头上,险些跌下来,从今这里便留下了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