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22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docx

上传人:hh思密达 2022/2/24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漂亮芳香,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祥瑞色。因而,端午节早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颈项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行随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损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对栓五彩线很新奇啊,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端午节为什么带五彩绳可以加深我们的了解哦。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及****俗
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这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品。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化和发展。
如今,粽子已发展成为终年可见的民间风味美食。由于各地饮食****惯不同,粽子形成南北风味之别,但其中龙舟粽的生产地却在中原郑州,亦南亦北,口味丰富,如有菠萝粽、黑糯花生粽、绿豆蓉粽、板栗粽、蜜枣山药粽、板栗猪肉粽、香菇肉粽、台湾经典肉粽、京式桂圆莲子粽等等。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驱逐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忧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纪念屈原
传闻,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祀,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端午节吃粽子的****俗演化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宏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一般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事实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很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