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doc

格式:doc   大小:10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doc

上传人:kisuamd347 2016/10/4 文件大小:1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高校“双一流”建设切不可走以前的老路,以部门指导和行政划分大学和学科等级,而应该在高等教育有效竞争和合理发展之间找到平衡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为关键的是人才,而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输出口,同时还承担着创新领域最为关键的基础科研工作,因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一国的大学创新能力不强,就不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为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2016年将开启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周期。2016年6月2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通知称,决定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即包括985、211的有关文件,比如,《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这意味着,施行长达21年的211工程和18年的985工程成为历史,从此以后高等教育等级森严的财政拨款制度将被改变,将由更加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活力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杠杆,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宏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不足,高校之间的同质性高,高等教育结构、质量和效益还不能满足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就目前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制度难以承担起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当前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等级化的公共财政投入制度不改变,就难以实现对大学之间合理竞争与发展的有效激励,以及对学科建设的合理支持。等级化的拨款模式导致部属院校和非部属院校经费投入差异巨大。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高等教育形成了一大批“部属院校”和“非部属地方院校”,绝大多数985、211院校属于部属院校,位于高等教育的第一梯队,它们多集中在少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是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研人才聚集之地,自然而然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学生家庭追逐的对象。目前,全国共有部属高校110余所,其中75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其余则由中央其他部委直属管理。至2015年5月,全国2845所高校中有2700多所管理权归属地方政府。按照现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高校管理体制,中央部委的投入主要集中在部属院校;地方高校(包括一批省部共建大学)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财政投入责任也移交到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模式大多呈现“综合定额+专项补助”格局。所谓综合定额,是基于“定员定额”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办学层次,制定学生的生均拨款标准,再依据各高校的在校生数量,核定下达经费总量。所谓专项补助,是学校依据自身特殊发展需要申请、再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确定拨款的资金。主要包括新建学科和专业的开办费、实训基地建设、国家(省区市)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及配套支出等。在这样的体制下,不同等级的高校,不同的省乃至于省内不同的地区,获得的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都有很大的差距,越接近行政权力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