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最常的就是包办、代替、过度保护,这是典型的溺爱。
探究这类溺爱型的父母动机,一是怜爱心理,因为看孩子可爱,所以忍不住怜爱,因为怜爱,所以忍不住帮一把。潜意识里的话是:看,妈妈多爱你!这其实是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享受付出的快乐,因为付出爱的行为本身就可以获得一种母爱满足感。
还有一种是急躁性情,看孩子做事笨手笨脚,半天也做不完,干脆自己做算了,也没有那个耐心,干脆等他长大一点再让他做了。再一种就是追求内心完美和生活秩序的父母、比较挑剔的父母,他们往往见不得孩子做事拖泥带水,做不好还要自己重做一遍,不如自己亲自做省心。
孩子不吃饭,我们伸过手去喂;孩子的房间乱,我们伸过手去收拾;孩子遇到麻烦,我们伸过手去解决……不管孩子会不会做的,可能和不可能做到的,统统伸过手去替孩子做了。于是孩子不用动手,不用思考,不用操心,一切都有人为他做好了。结果呢,孩子的懒惰养成了,责任感丢失了,自卑感出现了,生活能力弱化了,分不清哪些是他该做的事,有了依赖性人格障碍,严重阻碍了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
心灵处方:
每一位深爱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立足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在爱孩子的同时,要保持理智。今天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公民,他们最终总是要走向独立的生活道路,离开父母无微不至的爱与呵护的。家长在爱孩子和为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勤劳能干的品性,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要做到:
,注意不要做三种人。
父母爱子女是一种天性,同时也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但是,要教子成才,必须爱得适度。鲁迅说得好:“一方面要真挚地爱孩子,另一方面又要严格地要求孩子。”日常生活中,家长注意不要做三种人:一是“超能型”家长,只要孩子有困难,都会想办法帮他解决,让孩子觉得你无所不能,从而依赖无限;二是“马上到”家长,只要孩子有需要,立即出现在他的眼前,让孩子觉得凡事唾手可得;三是“周到型”家长,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计划好,孩子只要按照你设计的路线前行,让孩子什么也不用费脑子,从而懒惰成性。
,培育热爱劳动的萌芽。
尽早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喜欢做事的习惯。孩子出生以后,家长首先要把孩子看作一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人——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想主动做事,想亲自动手。特别是两三岁时,看到大人做事,他也要尝试,这个时候,不要怕孩子做不好, 或把事情弄得更糟,给孩子尝试机会就是在呵护孩子的劳动萌芽,保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比如,看到大人拖地,他也要拖,那就让他拖好了,大人只要在旁边鼓掌、鼓励就行了;孩子要自己拿勺子往嘴里送饭,你只要在旁边耐心等待,过后收拾残局就对了。
,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创造机会。
家长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家长的附属物或单纯的接受者。让孩子独立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利用实际生活教给孩子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