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人力资源管理决策.ppt

格式:ppt   大小:161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力资源管理决策.ppt

上传人:相惜 2022/2/24 文件大小:1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力资源管理决策.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判断2*10=20
资料分析10*2=20
计算9*3=27
设计33
会编职位说明书;会写招聘广告;会写
培训计划
精选ppt
4-1、流程的种类(判断)
一般公司有以下两类流程:
核心经营流程:如市场策划流程、产品销售流程、订地得到。
具体来说:对于生产企业可根据设备定员,对于服务类企业可按比例定员,也可根据企业总的设计产量和一般的人均劳动效率按照劳动效率定员。实际中某些企业还可按照人工成本定员,如煤矿企业,可以用百万吨煤人工成本含量计算出生产人员总量。
一般来说,生产岗位定员是最方便量化计算的,也是最容易达成一致的。利用以上方法,可以直接计算出不同岗位生产人员的定员标准。
精选ppt
劳动定员方法(计算)
劳动效率定员法(重点)
设备定员法
岗位定员法
比例定员法
组织结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
精选ppt
劳动效率定员法
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等因素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它实际上就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人员数量的方法。
凡是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定员,都适合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精选ppt
劳动效率定员法
计算公式:
式中:
M1——效率定员人数
T——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Q——产品产量
C——计划期内允许的废品工时最高限量
B——零星任务工时(在机械企业B占5%—10%)
t——制度工时,此处是指一个工人在一年内的制度工日数乘以法定工作日长度(目前为250(天)×8(小时/天)=2000(小时)
p——工时利用率(或平均出勤率)
a——工时定额完成率
精选ppt
劳动效率定员法
该公式简化如下:
精选ppt
设备定员法
根据工作量确定机器设备的数量,再根据设备数量、设备利用率、开动班次、以及工人看管定额和出勤率来确定定员人数的方法,这种定员方法属于按效率定员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主要适用于机械操作为主,使用同类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管的工种。
设备的开动台数和班次,应根据劳动定额和设备利用率来核算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再根据生产任务来计算开动台数和班次。
精选ppt
设备定员法
计算公式:
精选ppt
岗位定员法
根据工作岗位的多少、各岗位的工作量大小、工作班次等因素来确定定员人数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看管大型联动设备的人员、自动流水线生产的岗位定员;也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又不能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如检修工、质检工、电工、水泵和空压机的运行工、警卫人员、茶炉工、清洁工、收发员、门卫等。前者为设备岗位定员,后者为工作岗位定员。
在计算时,还要考虑生产班次、倒班及替班方法,对于采用连续生产,实行轮休制的单位,还要根据轮班形式,考虑轮休人数。
精选ppt
岗位定员法
计算公式:
精选ppt
比例定员法
按照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确定某种人员定员人数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企业内各种辅助性生产或服务性部门的定员,也可用于生产车间中无法精确考核劳动量的某些辅助性生产工人的定员,即按辅助生产工人与基本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来确定人员需要量。对于企业中,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在工会、妇联工作的脱产人员,以及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也可参照此种方法确定人员数。
精选ppt
比例定员法
计算公式:
精选ppt
组织结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先确定组织结构和各职能科室,明确各项业务分工及职责范围以后,根据业务工作量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结合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确定定员人数。
主要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精选ppt
组织结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
由于管理和技术工作复杂,弹性较大,工作定额难以量化,故多数情况下这种定员很难用数学公式表示,一般根据其职责和工作量,参照效率定员和岗位定员方法进行核定。
影响职责定员的主要因素:
管理层次
机构设置与分工
工作效率
精选ppt
组织结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
影响管理人员定员的因素:
管理人员的个人因素
管理人员的个人偏好
管理人员的能力
下属的能力
是否受过良好的训练
工作因素
工作标准化程度或相似程度
工作的复杂程度
下属工作之间的关联程度
环境因素
技术因素
空间因素
组织结构
精选ppt
薪酬总额的政府指导线(判断)
正常经营的企业围绕政府制定的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调整薪酬总额。
经营良好发展较快的企业可在不突破政府制定的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上线(预警线)的范围内调整薪酬总额。
经营较差或亏损的企业在支付员工工资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薪酬总额应控制在下线不予增加。
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要低于经济效益(实现税利)的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要低于劳动生产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