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5
文档名称:

理论社会学:面向社会改革新时期的社会学理论创新论文汇编.docx

格式:docx   大小:965KB   页数:38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理论社会学:面向社会改革新时期的社会学理论创新论文汇编.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16/10/7 文件大小:9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理论社会学:面向社会改革新时期的社会学理论创新论文汇编.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网络化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作者简介: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通讯地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ruc.-2-网络化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刘少杰?社会生活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已经充分表明,网络化的信息社会是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社会形态,延续对社会实行垂直行政管控的网格化管理方式已经不适时宜,应当以新社会形态为基础实现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的转变。一、网络化变迁对社会治理的挑战在2011—2012年度《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的《导论》中,笔者曾论述了网络化快速发展引起社会的复杂变迁。时至今日,网络化引起的中国社会变迁更加广泛而深刻。可以说,网络化推进的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变迁,其力度远远超过了机器的发明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在我们看来,在遍及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层面的网络化引起的社会变迁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变化是缺场交往的快速发展、传递经验的地位提升、社会认同的力量彰显和社会权力的结构转变。1因为交往是社会的基本形式,经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认同是社会的精神指向,权力是社会的支配力量,当这些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都已经发生了变化,那就没有理由认为网络化引起的变化仅仅是局部的或枝节的变化,而应当明确承认网络化引起的变化是社会结构的总体转变,是一种新社会形态的诞生。卡斯特十分明确地指出,网络社会崛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发展变迁,而是人类社会在工业社会基础上进入了一种新社会形态。在卡斯特看来:“信息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重构,已经诱发了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2“这个新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其普遍的全球性,扩散到了全世界,一如工业资本主义及其孪生敌人——工业国家主义在20世纪所做的那样,它撼动了各种制度,转变了各种文化,创造了财富又引发了贫穷,激发了贪婪、创新和希望,同时又输入了绝望。不管你是否有勇气面对,它的确是一个新世界。”3应当指出,卡斯特关于网络社会是一种新社会形态的论断,实际上是受到了马克思社会形态变迁思想理论的影响。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4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形态变迁的根本动力来自于生产力,而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标志或尺度,因此,必须依据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来判断新社会形态的诞生。卡斯特正是根据计算机和移动通信技术是当代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它们的?本文为北京市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网络化条件下北京市职业群体社会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JDSHD002)的中期研究成果。?作者,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刘少杰,《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4年》《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卡斯特,《认同的力量》,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页。卡斯特,《认同的力量》,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2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3-广泛使用必将引起生产力的变革,并推进生产关系直至上层建筑的变迁,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迎来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如果承认网络社会是一种有其真实根据和崭新结构的新社会形态,并且网络社会的各种因素已经影响各种社会层面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那么当前作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相关机构高度重视的社会治理,就应当把这个不可轻视的重大社会变迁作为开展这项工作的现实基础或重要背景。然而,事实却非这样简单。自2006年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虽然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或社会治理成为中央和地方的中心任务之一,近十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努力实践,但并未明确地把网络社会的崛起作为实现这项战略任务的基础和背景,而往往是将之作为开展社会管理或社会治理的一个难题去对待。怎样看待网络社会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难题?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方面,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社会形态,在中国大规模的发展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人们对这个迅速进入社会生活各种层面的崭新变化,尽管有身临其境的直接感受,但对这种变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对网络社会出现的大量新社会现象难以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对网络社会发展变迁认识的局限,一些政府机构或某些官员往往还是沿用管理工业社会甚至农业社会的模式开展社会治理工作,通常不是把网络社会作为社会治理的新背景或新基础,而是仅从技术手段来对待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甚至过高估计网络化发展对社会秩序冲击的消极性,把社会成员的网络信息交流和网络群体行动作为严加监控的对象。如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必须适应其管理对象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