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34.基于TOD理论的控规指标优化研究.pdf

格式:pdf   大小:99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4.基于TOD理论的控规指标优化研究.pdf

上传人:jllzaxwb 2016/10/8 文件大小:9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4.基于TOD理论的控规指标优化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TOD理论的控规指标优化研究朱月河,刘传林摘要:文章基于TOD理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相关控制指标进行优化引导。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城市功能分区,确定各地块的公交可达性系数。进而根据各地块的公交可达性系数优化各地块的容积率、车位配建、慢行通道密度等指标。总体思路是通过控规图则中强制性指标实现差异化的交通政策,在公交高可达地区提高开发强度、加强慢行交通设施供应、减少机动车停车设施供应,在公交低可达地区降低开发强度、减少慢行交通设施供应、增加机动车停车设施供应。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法定规划层面确保了地区整体TOD模式的实现,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TOD理论在控规层面应用的有益尝试和创新。关键词:TOD控规公交可达性开发强度停车位慢行设施1概述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公交导向型开发)是一种基于“交通-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土地开发创新模式。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对于城市和社区,实施TOD策略能够增加土地可达性和机动性,降低居民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性,促进土地利用和交通投资的效益协调,减少地区的交通拥挤,改善空气质量,增加住房供给和多样化。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TOD模式开发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从宏观层面提出TOD的原则、策略等,部分研究从微观层面针对重要公交站点周边某些社区进行TOD设计。对于城市整体地区的TOD模式开发研究的较少。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法定规划之一,是城市开发与管理的直接依据。控规中各地块的控制指标通常决定着该地块的交通产生和供给能力。由于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脱节,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时,难以综合考虑各地块的公交区位,公交线路、站点等因素。在传统的模式下,不同公交区位的地块往往采用相同的交通供给策略,导致交通与土地利用不相协调发展。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指标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实施。因此,在控规层面进行TOD开发,实现公交引导,促进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本文以宿豫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为例,尝试提出TOD模式下控规中相关指标的优化方法,促进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 TOD规划要点TOD模式一般要求相对较高的开发密度,包括居住、就业、商业以及公共设施等功能混合于一个大型的公共汽车或轨道交通站点周围适于步行的范围内,不排斥小汽车使用,而更偏重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设计原则。一般来说,TOD规划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较高的公交可达性较高的公交可达性是实施TOD规划设计的首要前提。大容量公交系统的建设可提高地块的交通承载力,降低小汽车出行率,优化地区环境,增强地区吸引力。 较高的开发强度较高的开发强度是TOD规划设计最基本的设计特征之一。较高的开发强度可为公交系统提供所必需的客流量,同时可支持地区内零售、商业以及其他活动所需要的消费市场基础。 良好的慢行出行环境步行和自行车是公共交通出行的必要环节,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可以完善公共交通的末端接驳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慢行环境的改善也可提高地区生活环境,提高地区吸引力。 合理的小汽车使用通过各项措施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鼓励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出行,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