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寂寞出学问 《寂寞出学问》阅读答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寂寞出学问 《寂寞出学问》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杏杏铺 2022/2/25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寂寞出学问 《寂寞出学问》阅读答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第 2 页 共 唯恐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急躁,而必需静心求实。其实,“孤独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孤独?
秦:在这方面,许多学者都有经历和训诲。做学问,首要的是有爱好,要有对学问的酷爱。比方,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局部是辑录、校勘、订正,是特别细致谨慎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富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许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事实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到的。真正酷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辛和孤独的环境中,内心并不孤寂,相反,很充溢,很华蜜。










记者:您倡议学者要“甘坐冷凳子”,明显与当前急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气氛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好像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秦:应当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传播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传播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
记者: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加公共空间为己任。
秦:的确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看法是,鼓舞学者利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当分子提出一些看法,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见社会的公正,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学着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着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必须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事实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缺乏。
〔原载《解放日报》2022年9月11日第17、18版,有删改〕
19.围绕“孤独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做了倡议?〔5分〕
①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静心求实的精神;②治学看法方面:要有爱好,要有对学问酷爱;③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良性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