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往来款审计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4,73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往来款审计心得.doc

上传人:才艺人生 2022/2/25 文件大小:4.6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往来款审计心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往来款审计心得
往来款审计心得
经常有新人询问:往来科目如何审计?重点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企业一般如何通过往来科目进行账务上的不合规处理?
  结合实践工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仅供各位同行探讨:
  1、无法取得合账款结平。这种情况的发生至少可以证实二点:一、被审计单位有账外现金在体外循环;二、财务人员在调账时挪用***。我审计的一个单位就是这种情况,虽然挂账的单位一样,但两次付款单上的收款人签名不同,则可以证实其造假,且在我们的追问下,他也承认了此事。
  还有一种情况,被审计单位更换了核算往来账的会计人员,原来的会计喜欢用往来单位的联系人挂账,新的会计喜欢用往来单位名称直接挂账,且新会计又疏于查阅以前的凭证,掌握其账款形成的原因,加之长期没有和往来单位核对余额。所以很有可能再发生业务时,同一家单位,余额表上会有两个往来客户名称。这种情况下,即使回函也不一定很快找到差异形成的原因,所以笔者认为,结合账龄分析,采用替代程序,查阅往来账凭证和其附件就可以直接找到原因。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在小型生产企业中,内控手续不完善的话也很有可能发生。笔者在对一家小型生产企业执行应付账款替代程序时,发现企业10月份到了一批货,财务按保管员收货单第二联暂估计入应付账款,11月份发票到了又按保管员收货单第三联同时增加了原材料和应付账款。同一批原材料入账2次。形成这种重复入账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单据使用不规范,人手少,缺乏相互牵制和监督,账务处理完成后没有人力也没有时间核对,容易造成企业的损失。
  5、往来函证,最直接的余额确认方式。
  函证是为了证明款项的存在和余额的正确性。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人员往往容易忽视与对方企业的账目核对,函证结果对企业本身也是加强管理的工具。
  在我们的往来账审计底稿中,询证函回函是很重要的审计证据。特别是占某个报表科目余额比重较大的往来单位,容易成为重要的关联方或重要客户进行往来交易的重要工具。所以,大额的往来款项,函证其余额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在具体工作中,如果企业有与往来单位的对账确认函,也可以视为回函确认往来余额。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选择以下方法对应付账款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1)将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期初余额进行比较,分析波动原因。
  (2)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并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须支付,对确实无须支付的应付款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关注账龄超过3年的大额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偿还,检查偿还记录,单据及披露情况。
  (3)计算应付账款与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年度相关比率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
  (4)分析存货和营业成本等项目的增减变动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
  (1)一般情况下,并不必须函证应付账款,这是因为:
  ①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
  ②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采购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
  (2)应付账款函证的情形:
  如果①控制风险较高,②某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或③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
  (3)函证对象的选择:
  在进行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选择①较大金额的债权人,②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作为函证对象。
  (4)函证方式的选择:
  函证最好采用积极函证方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同应收账款的函证一样,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函证的过程进行控制,要求债权人直接回函,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应考虑是否再次函证。
  (5)应付账款函证的替代审计程序
  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比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如合同、发票、验收单,核实应付账款的真实性。
  ,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1)检查债务形成的相关原始凭证,如供应商发票、验收报告或入库单等,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的完整性;
  (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
  (3)获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