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灾 备 介 绍
灾备对于数据中心建设来说不冲突,数据级灾备是应用级灾备的基础,异地灾备可以先做数据级的。很多的用户在建设灾备系统时,往往就先做数据级灾备,后续再扩展成应用级灾备。这么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原因一,与异地应用级的灾备相比,异地数据级灾备的投入比较小,却可以在极端情况发生时起到作用。在出现大地震等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用户其实可以接受一个相对比较长的业务恢复时间,外界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容忍度。有了异地数据备份后,就可以用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恢复业务,而不至于彻底瘫痪。
原因二,灾难备份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方案,而是一项系统工程,灾备中心的基础建设、IT系统需要一个逐步建设的过程,运行维护团队、技术支持力量需要长期培养锻炼才能具备理想的应急能力。因此,先做数据级灾备,积累建设经验,培养灾备队伍,具备相当的能力之后,再建设应用级灾备系统就会容易很多。
此外,在从数据级灾备向应用级灾备过渡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业务系统按需划分灾备等级,不能一刀切。即使在同一个单位或者部门内,也存在多个应用系统。这些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复杂度都各不相同,对应的灾备等级也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业务系统的实际需求来逐个确定灾备等级。一般而言,“2/8原则”是比较常见的,也就是20%的应用是关键和核心的,需要应用级灾备,而80%的应用是非关键的,需要的只是数据级灾备。在实际的异地灾备中心建设中,这种应用级和数据级混合的建设模式是最典型的。
在应用级灾备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它们是:
应用级灾备就是业务自动切换
应用级灾备就是数据零丢失
应用级灾备就是通过应用层(服务器或者应用软件)来做灾备
就第一个误区而言,这其实是一种追求技术的理想主义,并不适用实际环境。灾备中心的业务接管是一个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绝不是某一项具体的技术。技术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不能替代管理,技术也不能替代决策,这早已成为了业界的共识。完善的灾备预案、适时的灾备演练、专业的技术支持队伍才是保障应用级灾备发挥作用的关键。
灾备切换是一系列操作的组合,不是单一的技术动作。
不管生产中心还是灾备中心,彼此的业务之间都有逻辑的联系,服务的启动顺序也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数据库必须先启动,之后才能启动应用程序;应用服务器接管完成,才能进行网络的切换。如果应用程序先于数据库启动,结果肯定会是出错。在实际的灾备切换时,我们看到,操作员都会有一本完整的切换操作手册,上面说明了软件、硬件、服务的启动顺序,每一步的操作内容和预期的目标等等。只有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才能确保灾备的顺利切换。因此,灾备切换是一系列技术操作的过程组合,不是单一的技术动作。
灾备切换是一个决策的过程,不能依靠单一的技术实现
灾难的类型多种多样,不是每一种灾难都需要启用灾备中心。而每一次灾备中心的启用,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