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高二化学教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1,051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二化学教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学案.doc

上传人:精选文库 2016/10/10 文件大小:1.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二化学教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由莲山课件提供部免费【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高考说明】①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②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第1课时【学****目标】⒈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⒉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⒊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旧知回顾】⒈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⒉练****讨论]下列物质中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⒊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____________________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新知讲解】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观察试验3-1:P40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与醋酸的比较)填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化合物类型电离程度在溶液中存在形式电离过程练****下列电解质中:NaCl、NaOH,NH3·H2O、CH3COOH,BaSO4,AgCl,Na2O,K2O,Na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讨论:⒈CaCO3、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3属于弱电解质;CH3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HCl属于强电解质,而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何关系?怎样区分强弱电解质?⒉BaSO4、AgCl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为什么?例⒈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H+)约为1×102mol/,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二、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阅读P41:①了解电离平衡的形成过程②复****化学平衡,比较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异同由莲山课件提供部免费⒈电离平衡:⒉电离平衡的特征: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CH3COOHNH3·H2OH2O注意: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中学阶段)H2CO3H3PO4H2S⒋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符合原理(2)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内因:外因:①温度:;②浓度:;③同离子反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④加入能反应的物质:讨论与探究:⒈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离子浓度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或不能确定)⒉画出用水稀释冰醋酸时离子浓度随加水量的变化曲线。例2、,讨论: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c(H+)c(CH3COO-)溶液导电能力加少量硫酸加CH3COONa(s)加NaOH(s)加水稀释新课标第一网滴入纯醋酸加热升温加醋酸铵晶体【问题与疑惑】【课后练****1、,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A、自来水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强极性键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C、NaCl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成钠离子和***离子D、NaCl晶体中不存在离子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除水电离以外的电离平衡的是A、(NH4)2SO4B、NaHCO3C、H3PO4D、Fe(OH)34、现有①;②;③pH=1的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使体积变为原来由莲山课件提供部免费的10倍,对于稀释前后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稀释前,溶液pH:①>②=③B、稀释后,溶液pH:①>②=③新课标第一网C、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③>①=②D、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③>①=②5、pH=1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10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相同条件下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