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上传人:brozn 2022/2/26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主备人:许定群 单位:伯先中学 审核人:张辉兵
教学目的
(中心论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2.学****短文构造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并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3.掌握短文的论辩语粟非不多也”。(板书)②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板书)③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承接问题,老师进一步启发:“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指明各层次学生答复)
明确:双重否认句;排比修辞;竭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
(四)从第2、3自然段来看,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人和)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详细内容?(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不得“人和”,结果又如何呢?(齐读最后一段,学生答复)
明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板书)
(五)、讨论探究: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这三句话什么意思?(2)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同桌之间进展交流,各层次学生答复) 
明确:(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稳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运用了排比修辞。运用排比,使文章气势更雄壮、奇伟,使人感觉到一种不容疑心,无可置辨的论辨力量。
(3)、作者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为引申推论,推出新的论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提醒了“人和”的核心内容。
B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学生讨论,各层次学生各抒己见)
归纳:治国、作战和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符合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要失败的.
总结:
明确: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援引战例,以攻城而未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治国,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采用了逐层论证的写法.
(七)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练****br/>《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备注
本课内容阐述:
学****目的: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课文构造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重点难点:
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课文构造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学****难点:
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根底知识积累
1、作者及作品:
2、重要字词:
三、我的疑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预****作业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稳固作业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