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文档名称:

2022《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52KB   页数:8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mama1 2022/2/26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也存在一定差异。我们要在实践中去摸索一些方法,尽可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的同时,语文素养获得较大发展。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把满墙的爬山虎叶子写得很美。
  2.那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课文第二节向我们作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用课文里的话为爬山虎叶子的画面配上解说词。
  (放录像:爬山虎叶子的画面。学生齐背课文第二节)
  3.通过这一节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
  (映示灯片)完成填空: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叶子"这个意思,仔细观察了叶子的 、 、 ,还观察了叶子的 和 ,写出了叶子的美。
  4.齐读填空题。
  二.讲读第三段。
  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的。










  2.这一段有三个小节,每一节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节节来看。
  (1)默读课文第三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2)分析
  ①指名六人读
  ②第一句话说什么呢?(以前没注意过爬山虎的脚)
  是啊,以前没注意,所以不知道爬山虎有脚。
  ③第二句是说 (今年,我注意到爬山虎有脚。)(映示灯片)
  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爬山虎有脚,而今年我知道了呢?找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注意)
  小结:说明作者在写文章前,经过了仔细的观察。
  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来练说这句话。(因为今年我注意观察,所以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脚的。)
  ④第三、四句话说了什么呢?自己轻声把这两句话读一遍。
  交流板书:位、形。
  位置在 (板书:长在茎上)
  形状是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为了具体地说明爬山虎脚的形状,课文中用了个比喻,一起来读比喻句。(映示灯片)










  这句话,简单一点说就是……像……?(板书:细丝……像触角)
  你看见过哪些动物的触角?触角长在哪儿?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交流。)
  我们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真的像蜗牛的触角?
  (学生看录像。)
  同学们看到了,爬山虎的脚的确像蜗牛的触角,这一比喻生动传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齐读比喻句)
  三、四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概括,后具体)
  ⑤第五句话是说 (爬山虎脚的颜色)
  它的颜色是 (嫩红的)
  ⑥齐读"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第六句话对整节课文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