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目录
1 方案整体规划 2
整体拓扑 2
设计依据 2
方案描述 4
2 网络局部规划 7
网络拓扑 7
设计依据 7
方案描述 11
物理要标准。
因此本方案中的“核心交换区“是由两台高端核心交换设备,虚机为一台
---
----
交换设备,统一对外提供数据交换、存储交换接入能力。
计算、存储整合
SODC要求将数据中心所需的各种计算、存储实现统一整合和交付,上层业务不需考虑底层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物理构造。只需根据业务系统划拨使用,底层计算和存储动态实现资源按需使用,动态扩展,数据平安等。
本方案中的“计算、存储区“是由统一整合计算和存储的云平台来实现,云平台由多台高端定制化的硬件效劳器配合云系统来实现:
集中管理:云平台提供了集中管理能力,从而对计算、存储资源的统一化及动态化分配和管理。
高度可扩展能力: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水平扩展能力,没有中心节点,集群的规模可以以数千台效劳器为单位。可以按需增加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单个云平台可以管理到超过6万台虚机,从而满足各种规模中心开展的需要。
最可靠的平台:云平台从底层就提供了数据的多副本,当效劳器出现硬件故障时,云平台可以将该效劳器上的负载自动迁移到其他可用的效劳器上,保障应用负载在硬件失败时自动恢复。平台内部的物理网络都是双冗余配置,以确保物理网络连接的高可用。云计算平台还使用SDN等网络虚拟化技术,构建高可用的虚拟用户网络。云平台通过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构建统一的存储池,提供包括实时异地多副本和硬盘快照等功能, 保证用户数据的平安可靠。 在应用效劳方面,云平台提供虚拟的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把用户请求转发到多台应用效劳器上, 一旦某台应用效劳器失败, 负载均衡器可以把失败的应用效劳器隔离,但对用户请求仍然可以由其他的应用效劳器提供。
---
----
·到达高可用性、负载平衡的运行环境。
动态资源调整:云平台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物理位置及底层的根底架构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和不相关的。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的整合池化, 云平台所分配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都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调整,从而到达整个云计算平台资源的平衡, 最合理地利用硬件计算资源, 提高IT资源的整体使用率。
易用性:云平台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易用的访问门户以及手机客户端,用户在云平台上申请自己所需的效劳〔功能〕与所需的硬件资源。直观的访问界面和操作提示减少用户培训时间,减少了二次学台从多角度提供了数据平安,不仅是私有网络的二层隔离,角色授权、操作日志、访问日志等机制全方位保护云平台的平安性。更和业界领先的云平安厂商合作,整合更专业的平安组件。
---
----
网络局部规划
网络拓扑
核心交换集群:采用两台高端交换设备进展虚机化集群,由两台交换机虚机为一台高性能、高可用性、高负载能力交换机对象,提供万兆网络和存储接入效劳。会聚交换机和云平台节点效劳器均使用10G光纤核心交换集群。
---
----
设计依据
数据中心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和技术成熟度〔包括网络技术,节能技术和行业标准等〕因素。
客户需求
数据中心的客户需求包括客户的业务战略需求,应用部署需求,网络管理需求和本钱需求等多方面。
业务战略需求:包含客户业务开展战略对数据中心网络的需求,如未来几年内随着业务开展,对网络的容量、性能及功能产生的新需求。
应用部署需求:包含应用软件系统、效劳器和存储设备对网络性能和功能的需求。
网络管理需求:数据中心网络除了支持自身的管理外,还是效劳器、存储盘阵和其他应用系统的管理运行平台。各系统的日常管理、控制指令都需要通过网络提供的管理平台发布和执行。
本钱需求:数据中心网络规划应充分考虑机房环境,投资回报和维护本钱问题。在综合布线,供电和制冷规划时参照
---
----
绿色节能的理念,降低数据中心整体能耗,提高能源效率。
技术趋势
近两年随着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立,数据中心网络技术快速开展。以下图为目前数据中心设计技术开展趋势。
数据中心网络所处的整合、虚拟化和云计算三个阶段相互区别,但并非简单换代关系。
整合阶段:本阶段偏重资源整合,网络性能要求低,业务分区物理独立,业务较固定。
虚拟化阶段:该阶段的网络设计承前启后,能够提供较好的业务灵活性,使传统数据中心构造得以延续。
---
----
云计算阶段:该阶段数据中心的网络设计要求资源能够灵活调度,性能高,物理和逻辑分区界限模糊化且资源灵活按需使用。
数据中心网络规划设计应该以现有网络架构为根底采用阶段化策略,逐步建立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