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352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doc

上传人:allap 2016/10/13 文件大小:3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工程名称:+,坡度为90°,为垂直式,初次掘进断面为正方形,掘进宽度1500㎜,长度1500㎜,小断面到位后再扩大成形。设计支护形式为砌碹,砌碹厚度为350㎜。煤仓下口为四角锥形,锥体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砌筑混凝土等级为C20。该工程为+1740水平开采服务。三、工程量及服务年限:工程量:。服务年限:于采取开采水平服务年限相同。第二节编写依据一、焦煤公司一矿设计说明书二、焦煤公司一矿采掘工程平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三、矿方提供的煤仓施工图四、《煤矿安全规程》五、《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六、《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七、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我公司现有的设备、人员。+1740工程名称+1740煤仓地面标高(m)+1811井下标高(m)+1740地面的相对位置及建筑物地面以山地为主,无建筑物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井下煤仓沿层掘进,但对井筒无影响。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临近无采区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共含煤11层,。其中石炭系太原组含可采煤层3层,编号为4、5及7号煤层,含局部或不可采煤层3层,编号为7下、8、9煤层,%;山西组含可采煤层2层,编号为2、3煤层,局部可采煤层2层,编号为2上、3上煤层,%;二叠系石盒子组含局部可采煤层1层,编号为1煤层,%。矿区含可采煤层6层,编号为2、3、4、5、7、8煤层。贺兰山焦煤公司一矿主要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夹矸层数煤层稳定性对比难易程度开采情况最小~最大平均编号最小~~~6较稳定、~~~~9较稳定、~~~、细砂岩0~3稳定、~~~~7不稳定,~~~~6较稳定、可采易对比采深至1850m标高第三节地质构造蚕特拉井田位于汝箕沟—宗别立向斜的西翼,煤系地层东西两端呈北东向,中部近东西走向,总体为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70°~80°,局部近于直立或倒转,Ⅴ~Ⅶ线间地层较缓,为60°~65°。区内构造复杂,断裂是主要的构造形迹,褶皱不发育。一、断层矿区煤系地层中断层发育,仅地表控制的为75条,其中延伸长度在100-1800m间的主要断层有27条;落差在50-526m之间,已为钻孔控制的有11条(由东向西为:F30、F26、F90、F22、F24、F19、F79、F15、F12、F10、F8)。矿区断层发育,但规律性较明显,其规律和特点如下:1、走向断层:数量不多,计有F1、F3、F11、F12、F15、F46、F45七条。按其性质可分为:⑴走向逆断层:延伸远,落差大,对井田构造具有控制意义,其中F1为延伸至小松山的区域性大断层构成含煤地层天然的北介,F3位于井田西缘呈北东向展布受F1控制,井田内延伸达7km。F1、F3断层均位于煤系地层底部。F45、F46则受F3控制,为煤系中的次一级构造,往往使煤层露头缺失,但深部仍有煤层赋存,对煤层破坏并不严重。(2)走向正断层:以F11、F12为主,分布于西部Ⅸ-Ⅻ之间,F11位于Ⅶ线以东,两者是否为同一断裂尚待研究。其中F12几乎横贯西区,,位于煤系下部,,落差由西向东递增,由48-650m。但对深部煤层的影响不大,仅F11下盘深部缺失8煤。2、斜交断层:以NE向和NW向两组为主,个别呈SN向或EW向(F5、F6)。以NW向一组最为发育,地表往往呈曲线状延伸,落差较大,一般均在100m以上,且变化规律明显,如F22、F26由北东至南西落差急剧增大。按其性质又可分为正、逆两种,绝大多数为斜交逆断层,一般均为高角度倾斜,近于岩层倾角,此类断层对深部煤层切割频繁,破坏性大,在地表往往使煤层露头重复。断层的倾角一般在68°-78°之间,地表处沿走向变化佷大,如F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