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人物传记片观摩研讨会综述.pdf

格式:pdf   大小:2,62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物传记片观摩研讨会综述.pdf

上传人:jllzaxwb 2016/10/14 文件大小:2.5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物传记片观摩研讨会综述.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0 0 9 年第 4 期1552009 年5 月15 日,人物传记片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今年着力打造的“国产电影论坛”的组成部分之一。会议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主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就当前的人物传记片创作展开了深入研讨。为配合此次研讨会的召开,5 月14 日~15 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还举行了《铁人》、《袁隆平》、《邓稼先》、《愚公移山》、《潘作良》、《我的左手》等六场人物传记片的观摩会。英模影片在近年来的人物传记片创作中占据主流,多位专家在发言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张思涛把英模影片的源头追溯到20 世纪60 年代的影片《雷锋》。他认业界资讯人物传记片观摩研讨会综述片人和电影院线三方代表出席,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电影产业链,现场对话也充满硝烟。四位导演围绕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展开辩论:王小帅认为,市场不能完全决定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陆川则认为中国当下需要既能带给观众愉悦,又有精神内涵与人文关怀的作品;魏德圣认为市场不能代替导演决定题材,他坚信艺术电影的小众价值,但不同类型的电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不同的小众群体,最终集合成大众力量;而宁浩则否认电影质量与票房存在矛盾,认为并非市场好起来就会解决所有问题,中国电影力量的全面崛起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培育。作为投资方代表,保利博纳国际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承认发行文艺片有难度,市场宣传与院线空间较小;北京新影联影业发行公司副总经理高军则提到了最近成立的青年导演联盟,希望以市场方式引导、培养青年导演;联合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回顾了10 年前全国九大城市组建的11 家艺术影院,呼吁社会能更清晰地认识艺术电影。第二场:“”,针对中国电影的融资需求展开讨论。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Patrick J. McGovern)与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分别从投资方和贷款方立场做了阐述。麦戈文认为,股市创业板的出现预示着创意产业未来有上市可能,而大型电影制作公司上市之前投资方都会主动注资;作为国内最早从银行成功贷款拍摄电影的公司,华谊兄弟认为国内目前缺乏权威的担保-监理公司,电影行业依然面临融资难题。此外,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人都意识到跨国合拍的重要性。(Dan Glickman)提出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培育合法、规范的电影创意产业市场。香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认为合拍片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两地观众喜爱的故事题材。,美国独立电影制作人已经萌生合拍片意向,接下来要具体探讨合作方式。王中军以《功夫之王》为例说明合拍需要的并非双方各自承担多少资金,而是双方合力能够提供多大的市场。第三场:“”。出场嘉宾观点多元,聚讼纷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认为中国有完善的电影发行系统与全球最大的潜在观众消费群,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电影管理经验将有助于生产出大量高票房影片。他乐观预期10 年后中国电影年产值将高达300 亿~350 亿元人民币,关联产业产值为1000 亿元人民币。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陈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