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网络信息安全PPT
9.1 网络信息安全简介
保护网络信息系统,使其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地运行.
9.1.1 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1.可靠性
2.可用性
3.保密性
4.完整性
5.确认性
6.可控性
网络信息安全PPT
9.1 网络信息安全简介
保护网络信息系统,使其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地运行.
9.1.1 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1.可靠性
2.可用性
3.保密性
4.完整性
5.确认性
6.可控性
10.1.2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人为攻击
2.安全缺陷
3.软件漏洞
4.结构隐患
9.1.3 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1.OSI(开放系统互连)安全服务
1)对等实体鉴别服务
2)访问控制服务
3)数据保密服务
4)数据完整性服务
5)数据源鉴别服务
6)禁止否认服务
2.OSI安全机制
为了实现上述各种OSI安全服务,ISO建议了以下8种安全机制:
1)加密机制
2)数字签名机制
3)访问控制机制
4)数据完整性机制
5)交换鉴别机制
6)业务流量填充机制
7)路由控制机制
8)公证机制
9.1.4 SSL简介
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层协议,由Netscape公司开发的安全数据传输协议.SSL使用下面的三种服务来让用户和服务器对它们传送的信息进行保护:
1)用数字证书实现的服务器认证
2)加密传输信息
3)端对端连接保证数据信息完整性
9.2 计算机犯罪
利用互联网犯罪已成为发展最快的犯罪方式之一.
9.2.1 计算机犯罪
1.计算机犯罪的概念
以计算机作为工具或攻击对象的犯罪.
指行为人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计算机资产为攻击对象,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并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计算机资产包括:硬件、软件、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及通讯线路.
激活条件
发作条件
传染
激活
传染媒介
触发
表现
传染源
(感染的病毒)
图1-18 病毒的工作过程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可执行性
2)破坏性
3)传染性
4)潜伏性
5)针对性
6)衍生性
7)抗反病毒软件性
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按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破坏情况,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两类.
按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复合型和宏病毒四类.
宏病毒一般用Basic语言书写,寄存在Office文档上.
病毒的分类
病毒按其危害程度,分为弱危害性病毒和强危害性病毒;按其侵害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引导型、文件型和网络型等.
4.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病毒的传播途径
在计算机应用的早期,软盘是传播病毒的最主要方式,当使用染毒的软盘引导系统启动,或者是复制文件时病毒趁机感染系统.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软盘趋于淘汰,网络这个载体给病毒的传播插上了翅膀.
1)从管理上预防病毒
2)从技术上预防病毒
3)病毒的清除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
预防计算机病毒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创建紧急引导盘和最新紧急修复盘.
(2)尽量少用外来软盘,一旦必须用时,要先杀毒再使用.
(3)为计算机安装病毒检测软件,随时杀去病毒或防止有病毒的程序进入计算机,并注意及时升级杀病毒软件.
(4)将无毒盘用于其他计算机时,要注意打开写保护.
(5)为计算机安装专门用于杀毒、防毒的硬件.
(6)重要文件,事先要做备份,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对重要数据不会造成影响.
(7)在上网时,尽量减少可执行代码交换,能脱网单机工作时尽量脱网工作.
病毒的检测,发生下列情况,计算机也可能感染了病毒:
(1)计算机启动速度很慢.
(2)内存无原因丢失.
(3)经常无故死机.
(4)磁盘文件无原因变长.
(5)磁盘读写的时间变长.
(6)出现莫名其妙的信息.
(7)程序运行出现不合理的结果.
病毒的清除
对病毒的清除一般使用杀毒软件来进行.杀毒软件的作用原理与病毒的作用原理正好相反,可以同时清除几百种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