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594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2/27 文件大小:1.5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99821
特点
约占腰腿痛门诊的15-20%
好发
1、20-60岁多见,男>女
2、重体力劳动者(突然负重)
3、长期伏案工作者(电脑、麻将等,腰姿不正)
4、长期工作或居住于潮湿及寒冷环境
5、孕和前屈为甚。
3、腰椎脊柱姿势改变:脊柱姿势的改变有脊柱侧弯、腰椎前凸增大、腰椎曲线变平或倒转脊柱侧弯最多见
临床表现
4、麻木:部分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是肢体麻木感。此多为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麻木。麻木感觉区域仍按神经根受累区域分布。
5、患肢温度下降:患者感觉患肢不温,怕冷,经与健肢对比,患肢温度确有降低。
体格检查
1、压痛点:在腰4~5或腰5~骶1间隙、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用力按压或叩击痛处时,可引起下肢放射痛。
2、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本试验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
直腿抬高试验(+)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站 于患者右侧,一手握患者踝关节上方,一手置于患者大腿前方保持膝关节伸直,然后将下肢徐徐抬高。
一般直腿抬高45度受限并出现下肢放射痛即阳性,但应于健腿相比。
直腿抬高加强(+)
在直腿抬高试验到阳性的高度,将下肢稍降低使疼痛消失,再将踝关节用力背曲,如又引起放射性下肢痛即为阳性。
3、拇趾背伸或跖[zhí]屈力减弱或消失
L4~5突出:拇趾背伸力减弱或消失;
L5~S1突出:拇趾跖屈力减弱或消失
(患者仰卧,也可端坐或者直立位,检查者一手置于患者胸部前,另一手至于枕后,缓慢、用力的上抬其头部,使颈前屈,若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
主要机制:是屈颈,时硬脊膜上移,脊神经根被动牵扯,加重了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因而出现下肢的放射痛。
5、挺腹试验阳性(仰卧挺腹试验是应用椎管内压力增加,牵拉刺激了受损的神经根而引出腰痛或下肢放射痛。用于检查神经根周围是否存在软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患者取仰卧位仰躺于床上,双手放置于身体两侧,并以枕部和双足为着力点,将腹部缓缓向上抬起,如有腰部疼痛及患侧下肢放射性痛症状出现,或保持同一体位,在挺腹时用力咳嗽,出现患肢放射系统者为阳性。另还可以在患者挺腹时,以双手压迫其颈静脉或用手压迫患者的腹部,若患肢有疼痛感产生,仍可确定为阳性体征。 对于仰卧挺腹试验的目的在于其可以区分部分直腿抬高试验出现假阳性的情况。 仰卧挺腹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同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方法,而仰卧挺腹试验是针对直腿抬高试验无法明确检查的人群而定,其可区分部分直腿抬高试验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6、下肢后伸试验阳性
X线检查:直接反映腰部有无侧突,椎体退行性变和椎间隙有无狭窄,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CT: 鉴别有无椎间盘突出或突出方向
磁共振(MRI):显示椎管形态,椎间盘有无病变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情况,有诊断价值。
脊髓造影: 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及程度
电生理检查:神经受损的范围和程度
影像学
影像学——CT
MRI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脊髓的关系。
影像学——MRI
诊断要点
(职业、发病因素、腰痛的性质、下肢痛的性质、其它特殊症状)

(一般检查、特殊检查)
(如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症状,不应诊断本病)
治疗
非手术疗法
适应证:确诊后,排除大小便功能障碍、广泛肌力和感觉减退或瘫痪的病例,均可首先采用非手术疗法。
常见的非手术疗法:卧硬板床休息、牵引、物理治疗、神经阻滞治疗、推拿、针灸及药物治疗等。
手术疗法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适应症
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
病史超过三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者
手术的类型
后路椎间盘摘除术
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镜微创手术
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经皮椎间盘髓核激光气化术
前路椎间盘摘除术
经腹腔椎间盘切除术
腹膜外腰椎间盘切除术
重建术
人工髓核置换术
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⑴改善工作姿势,注意劳逸结合
建议工作、学****60分钟后,应活动10分钟,缓解疲劳的肌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⑵加强腰背肌肉锻炼
强健的腰背肌肉对腰椎有维持和保护作用,游泳等活动都锻炼腰背肌肉的好方式。
⑶调整驾驶座椅
应把座位适当地移向方向盘,使方向盘在不影响转向的情况下尽量靠近胸前,同时靠背后倾角度以100度为宜,不要使后倾角度太大,并调整座位与方向盘之间的高度